出处:按学科分类—政治、法律 民族出版社《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工作大事记1949-1983》第308页(2416字)

3.2 包头市郊黄河大渠破土动工。 (《内蒙古日报》58.3.18.②)

3.5 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青海省牲畜比一九五二年增长76.93%。牧区一万四千多户赤贫和半赤贫户有了生产资料,牧民的购买力提高了五倍半。 (《青海日报》58.3.5.①)

3.26 广西最大的水库——贵县平水库(可灌溉二十五万亩土地)工程竣工放水。 (《广西日报》58.4.4.②)

4.14 内蒙古自治区人委召开会议,讨论通过自一九五八年起每年拨款帮助境内少数民族地区建设的决定,并确定以农、牧和猎业为主,相应发展工业、手工业、交通运输业和文教卫生事业的方针。 (《人民日报》58.4.14.④)

4.17 我国第一批三十个用机械改良草原的育草站在内蒙古牧区开始兴建 (《内蒙古日报》58,4.17.①)

4.24 广西僮(壮)、苗、瑶、侗等少数民族地区,改变了过去刀耕火种和迷信习俗,掀起了耕作技术改革运动,学习使用新式农具。 (《人民日报》58.4.25.①)

4.25 贵州省从江县侗族苗族农民开始用耕田,改变了过去养牛打架(斗牛)的习俗。 (《人民日报》58.4.25.①)

4.26 内蒙古自治区拨款十二万余元,在布特哈旗的南木鄂伦春民族乡建立大兴安岭第一座地方国营养鹿场。 (《人民日报》58.4.26.②)

4.28 内蒙古农牧业机械化研究所成立。 (《今日新闻》58.4.29.P.2)

5.1 青海互助土族自治县各族人民,用三十五天时间修成了十六条全长二千公里的大干渠,开始放水。 (《人民日报》58.5.16.②)

5.10 千百年来逐水草而居的蒙古、鄂温克、达斡尔等少数民族的牧民,近90%的牧户实现了定居游牧和半定居游牧,开始了草原定居地的建设。 (《人民日报》58.5.10.②)

5.23 一九五七年,中央人民政府帮助西藏人民在拉萨寺底沟建成第一座拦水坝。 (《人民日报》58.5.23.④)

6.21 内蒙古昭乌达盟敖汉旗场,用人工方法繁殖绵羊多产双羔和三羔的试验成功。 (《内蒙古日报》58.6.21.①)

7.9 摆脱了原始生活状态的云南佧佤(佤)族农民和解放了的凉山彝族奴隶,首次在新开垦的十一万亩水田里栽种稻谷。 (《人民日报》58.7.10.②)

7.30 乌素图水库建成。乌兰夫用蒙汉文为水库题名。 (《内蒙古日报》58.8.2.①)

7.31 新疆开都河、孔雀河和塔里木河的综合性水利工程动工。 (《新疆日报》58.8.2.①)

8.7 内蒙古党委在牙克石召开林区工作会议。会议总结了几年来的林区工作,确定了大兴安岭的经营方针,解决了一九五九年和第二个五年计划期间林区生产建设方面的一些重大问题。 (《内蒙古日报》58.8.13.①)

8.26 宁夏第一个最大的灌溉和发电工程——根治黄河的重大工程之一的青铜峡水利枢纽工程举行开工典礼。自治区筹委副主任吴生秀到会讲话并破土。二十七日,《宁夏日报》发表社论: 《祝青铜峡工程开工》。 (《宁夏日报》58.8.27.①)

9.19 广西一座宏伟的水利工程——龙江拦河工程破土动工。 (《人民日报》58.9.19.⑥)

10.1 内蒙古最大的水利工程——黄河灌区总干渠的土方工程开始施工。 (《内蒙古日报》58.10.11.②)

10.6-19 十省区绿化沙漠现场会议在兰州举行。会议按各地沙漠面积的大小分别制定了一年到七年的治沙规划. (《新疆日报》58.10.25.②)

10.20-24 国务院秘书长习仲勋在内蒙古自治区视察期间,就自治区的工农牧业生产作了重要指示。 (《内蒙古日报》58.10.26.①)

10.27-11.2 中共中央农村工作部、国务院第七办公室、国务院规划委员会在呼和浩特联合召开六省(市)治沙规划会议。会议听取和讨论了科学院秘书长裴丽生作的治沙规划方案(草案)的报告,总结了几年来治沙工作的成绩和经验。乌兰夫副总理在闭幕会上讲了话。 (《内蒙古日报》58.10.28.①;11.3.①)

11.5 内蒙古自治区党委在呼和浩特召开牧区检查评比会议,交流经验,表扬先进。乌兰夫就牧区人民公社化运动,大力发展牧业和牧区建设等问题作了指示。 (《内蒙古日报》58.11.9.①)

11.20建国以来,内蒙古营造防沙、固沙等防护林四百五十万亩,封沙育草育林三千九百万亩,初步改变了风沙泛滥的面貌。 (《内蒙古日报》58.11.20.①)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