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处:按学科分类—政治、法律 民族出版社《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工作大事记1949-1983》第486页(1897字)

4.1-14 文化部在京举办首届全国民间音乐舞蹈会演,与会的汉、回、蒙、苗、维吾尔、哈萨克、乌兹别克、彝、侗、朝鲜等十个民族的三百零八名民间艺人,演出了二十七场一百多个音乐舞蹈节目。 (《新闻稿》53.4.2.P.38;4.20.P.490)

4.3 西南博物院工作人员在四川理县一带发现新石器时代的石器五十多件,在咸州的古城坪发现了彩陶片。这些发现,为研究羌族藏族的原始公社历史提供了宝贵资料。 (《新闻稿》53.4.4.P.91)

4.30 新疆省各地设立了四十座电影院和十六个放映队为边远地区的各族人民放影电影。(《新闻稿》53.5.1.P.12)

5.6新疆省文化事业管理处幻灯片制造所试制反映各族人民活动的幻灯片成功。 (《人民日报》53.5.6.③)

5.8 新疆省民间文学采访工作组,到天山以南广大农村采访,五个多月来,搜集一百多种民间故事和二千多首民歌,发现许多民间人、歌唱家、琴手和说故事的人。 (《新闻稿》53.5.9.P.220)

5.10-7.31 中南区少数民族文物图片展览会在武汉展出。 (《人民日报》53.5.13.③)

7.1 四川省民族歌舞团在成都成立。 (《光明日报》53.7.23.③)

7.14 新疆维吾尔族的音乐宝藏——《十二部玛卡姆》除一部分散板序曲外,记谱工作完成。 (《新闻稿》53.7.15.P.394)

8.5 绥远省文化局在乌兰察布盟达茂联合旗筹办的巡回文化馆深入牧区开展工作。.文化部拨款五千万元帮助筹建。 (《新闻稿》53.8.12.P.331)

8.5-15 内蒙古文教部召开首届文化馆、站和文化工作队工作会议。会议听取和讨论了哈丰阿作的《大力贯彻整顿巩固提高质量的方针,把文化馆、站、队的工作向前推进一步》的报告,通过了《内蒙古自治区文化馆、站、队试行条例》。 (《内蒙古日报》53.8.26.③)

8.8 西南民院藏、彝、回、维吾尔、汉等民族学员组成的文工队一行五十五人,深入西康藏族地区和西昌少数民族地区,搜集少数民族文化艺术资料并为少数民族演出。 (《新闻稿》53.8.26.P.778)

8.14 沈阳市回民文化馆开馆. (《人民日报》53.8.29.③)

8.26 内蒙古北部索伦旗辉苏木(区)的索伦族牧民,恢复和改进传统的“卢尔格依”妇女集体舞. (《新闻稿》53.8.26.P.788)

9.5 新疆省人民文化馆在迪化(乌鲁木齐)市成立。 (《光明日报》53.11.28.③)

9.19 内蒙古电影教育工作队深入农村牧区工作。 (《新闻稿》53.9.20.P.619)

9.29-10.13 新疆省召开首届文学艺术工作者代表大会。会议总结了新疆四年来的文艺工作,讨论通过了今后的文艺工作方针和任务,成立新疆文学艺术工作者联合会。 (《新闻稿》53.10.20.P.628)

10.1 中央民院首次举办的少数民族文物展览开幕。展出蒙古、藏、回、维吾尔、僮(壮)、苗、彝、傣、瑶、朝鲜、高山等十一个民族的文物三百件。 (《新闻稿》53.10.7.P.190-191)

10.17 延边朝鲜族自治区举行文艺会演。 (《人民日报》53.10.17.③)

10.21 玉树藏族自治区第一所藏族人民文化馆在结古镇建立。 (《光明日报》53.10.21.③)

12.2 内蒙古民族歌舞团一九四六年成立以来,演员发展到一百零七名。 (《光明日报》53.12.2.③)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