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蚀
书籍:地貌学辞典
出处:按学科分类—天文学、地球科学 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地貌学辞典》第82页(394字)
风力作用下地表物质被破坏和受损失的过程称为风蚀。包括地表松散物质被风吹扬或搬运的过程以及地表受到风吹起颗粒的磨蚀作用。其主要形态有吹扬、跳跃、滚动、磨蚀和擦蚀。干燥的土壤和地表上空相对稳定的风力是发生严重风蚀的主要条件,故风蚀主要发生在干旱、半干旱气候区和遭受周期性干旱的湿润地区。风蚀强度取决于风的侵蚀力,土壤或岩石的抗蚀性以及地表的粗糙度。风对土壤的搬运量大约与风速的平方成正比。一般情况下,由颗粒大小处在中间位置(粉沙级,粒径0.005~0.05mm)组成的地表最容易遭受风蚀,表面组成物质越粗和越细遭受风蚀的程度均相对较轻。研究表明,风所夹带的沙粒90%以上集中在距地表30cm的范围内,故近地表范围内的磨蚀与擦蚀作用最强烈。风蚀结果造成雅丹地形、风蚀残丘、风蚀柱、风蚀谷、风蚀洼地、风城、风蚀壁龛、风棱石、石蘑菇等各种风蚀地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