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经典书库 > 鬼谷子辞典

炎帝

书籍:鬼谷子辞典

出处:按学科分类—哲学、宗教 湖北人民出版社《鬼谷子辞典》第319页(1605字)

炎帝,又称神农氏、烈山氏、列山氏、厉山氏、连山氏,姓姜,名石年,传说中我国古代黄河流域上游的姜姓部落首领。

原始社会母系氏族向父系氏族过渡时期,少典国君娶一个有蟜氏的女子为妃,名任姒(一说女登)。一日任姒外出游览华阳(在今陕西商县),“有神首”(《史记·五帝本纪·正义》),任姒顿觉心动,感而怀孕,生炎帝于厉山石穴之中,故称厉山氏、烈山氏、连山氏;长于姜水(即岐水,今陕西岐山),故以姜为姓;炎帝初生时,人身首龙颜,“三辰而能言,五日而能行,七朝而齿具”(《汉书·人表考》),“有圣德,以火德王”(《史记·五帝本纪·正义》),故称为炎帝,用火给官命名。初都于陈(今河南淮阳),后迁至曲阜。

炎帝之初,人们“茹草饮水,采树木之实,食蠃蛖之肉”(《淮南子·修务训》)。炎帝考虑禽兽毕竟有限,而人口又日渐增多,长此以往,禽兽势必捕尽吃绝,民将无以为生。而草木却一年一度,春华秋实,源源无穷,但草木中最适合人食用的,只有五谷。于是炎帝顺应天地四时变化,选择适宜耕种的土地,开始教给百姓播种五谷。“斲木为耜,揉木为耒”(《史记》司贞补《三皇本纪》),并将耒耜的用途和使用方法教给万民。自此,农事渐渐兴盛起来。因炎帝最初教民耕种,故号神农氏。

当时人们生活极端困苦,“穴居而野处”(《周易·系辞下传》),吞食野果鸟兽,“腥臊恶臭,而伤害腹胃”(《韩非子·五蠹》),人们多“疾病伤毒之害”(《淮南子·修务训》),可又不知如何医治,一旦患上疾病,大多不免死亡,难尽天年。炎帝神农氏见此情景,又开始探讨如何祛除民众疾病之痛苦,于是“作蜡祭,以赭鞭鞭草木”(《史记》司马贞补《三皇本纪》),以判定各种草木可否利用。据说他用这条神鞭抽打草木,就能区分出各种草木有无毒性,当确定没有毒性后,他再亲口品尝“百草之滋味,水泉之甘苦”(《淮南子·修务训》),考察草木温平寒热之性,确认各种草木、泉水的药效,并一一记录下来,针对人们不同症状,对症下药。我国较早的药物学着作《神农本草经》,就是后人托炎帝神农氏之名而作。还有传说,炎帝神农氏在品尝百草的过程中,“一日而遇七十毒”(《淮南子·修务训》),他都将毒一一化解。

为方便人们互通有无,他还为人们设置集市,每天“日中为市”(《周易·系辞下传》),招致天下万民,聚拢天下货物,相互交换。人们“交易而退,各得其所”(同上)。

为更好地治理天下,炎帝神农氏探究伏羲八卦之精髓,并将其发展,“重八卦为六十四爻”(《史记》司马贞补《三皇本纪》)。以八卦为指导,顺应万物变化,采用适当的方法,治理天下,安定人民。因此,整个神农之世。人们“卧则居居,起则于于”,“耕而食,织而衣,无有相害之心”(《中国历代史话》第一卷79页),“无制令而民从”,“不施赏罚而民不为非”(《淮南子·氾论训》)。

炎帝的妃子为奔水氏之女,名叫詙,世代繁衍到第八代,历五百三十年,帝榆罔立,仍袭神农之号。榆罔道德衰薄,各部落也相互攻伐,人民生活动荡不安,榆罔非但不能平定战乱,反“欲侵陵诸侯”(《史记·五帝本纪》)。此时轩辕黄帝恰好兴起,各部落都纷纷归附黄帝,黄帝“乃修德振兵”(同上),发展生产,抚爱万民,平定战乱,消灭为害的蚩尤,又带领各部落同炎帝族战于阪泉(今河北涿鹿东南)之野,经过三次激战,打败并收复了炎帝族,各部落都推选黄帝为联盟首领。后来,黄帝族与炎帝族逐渐融合、发展,成为中原各族的祖先。炎帝在位145年,在南巡途中病死,终年168岁,葬在长沙茶陵(今湖南茶陵)。

上一篇:伏羲 下一篇:鬼谷子辞典目录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