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变形记》
出处:按学科分类—综合性图书 湖北人民出版社《青年读书辞典》第480页(981字)
【着者】:
短篇小说。卡夫卡着。卡夫卡(1883-1924),奥地利近现代作家、表现主义文学的奠基人。小说为作者的代表作。小说用写实的手法描写了一个虚妄的故事。主人公旅行推销员格里高尔·萨姆沙一天早晨醒来时,发现自己变成了一支大甲虫,躺在床上动弹不得。他内心异常焦急,因为这将要耽误他去赶火车,贻误公司的生意,砸了自己的饭碗。这时房外传来了母亲催促他起床的声音,但他痛苦地发现自己只能像虫子一样吱吱作响。父亲在门外高声大叫,妹妹在低声央求,甚至公司的秘书主任也来训斥,他还是无法回答。大家听出了房间里发出的“不是人的声音”,房门打开后,人们被变形的格里高尔吓坏了。格里高尔在外形上变成了甲虫,过着甲虫的生活,但还保留着人的感觉、观察、思考的能力。由于他给家里人带来了巨大的不幸,原先爱着他的家人也表露出了嫌弃甚至厌恶之情,格里高尔因此而感受着生理和精神的双重折磨。问题越来越严重,全家人为了生计不得不到处奔波;家中女仆不辞而别;母亲被格里高尔几次吓得晕了过去;房客们纷纷搬迁……格里高尔成了全家“一切不幸的根源”。他也自惭形秽,把自己反锁在房里,决心不再进食,直到人们发现他干瘪的尸体。格里高尔死后,全家人离开了这个给全家人带来不幸的公寓,开始了新的生活。这部小说的主题鲜明,它表明在资本主义社会,人一旦失去了谋生的手段和能力,就会异化为非人,就无异于一只令人生厌的大甲虫。卡夫卡在艺术技巧上的高明之处,在于他让变形的格里高尔还保持着正常人的心理。他被甲壳所束缚,还系念着工作与生计,感受人情的冷暖、世态的炎凉,努力挣扎,企望恢复人的能力。这种处理既表现了现实的冷酷,又赢得了读者对主人公命运的关注和同情,达到了震颤人心的效果。由于格里高尔变形后丧失了说话的能力,作者就只能描绘人物的内心体验,这种封闭的不能交流的内心感受所产生的灾难感、孤寂感,反映了战后资本主义世界人们的普遍情绪。卡夫卡在西方现代派文艺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对50年代后期出现的存在主义文学、荒诞派戏剧、“黑色幽默”文学都有很大影响,对他的作品的研究逐渐形成了“卡夫卡学”,有的人还把他同莎士比亚相提并论。卡夫卡的重要作品还有长篇小说《美国》、《城堡》、《地洞》、《在流放地》等。这些作品大都思想低沉、情节怪诞,有浓郁的虚无主义、悲观主义倾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