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经典书库 > 青年读书辞典

《第二十二条军规》

出处:按学科分类—综合性图书 湖北人民出版社《青年读书辞典》第483页(1502字)

【着者】:

长篇小说。约瑟夫·海勒着。海勒,美国现代作家,犹太人。本书是“黑色幽默”文学的代表作之一。小说通过发生在美国空军中队里的一系列令人无所适从的事件,反映了人们厌战反战的情绪。主人公轰炸机驾驶员尤索林要求停止飞行回国去。根据第22条军规规定,疯子可以停止飞行,只要本人提出要求就行,于是尤索林便装疯停止飞行。但第22条军规还有一个附加规定:凡是本人提出停止飞行的,就证明不是疯子,就一定得执行飞行任务。尤索林无论怎么努力也达不到自己的目的。本来,尤索林是一个正直、诚实、富于正义感、具有爱国心的青年,他抱定为祖国而战的信念,勇敢地投入战斗。一次他冒着生命危险,出色地炸毁了德军的目标,被提升为上尉,获得一枚勋章。后来在涂满象征勇敢、正直、诚实的爱国标志的飞机下,尤索林看到周围的人,像卡斯卡特上校、科恩中校、斯克斯考夫中尉、给养员米洛以及佩克姆、德里特将军等人互相勾结、狼狈为奸,利用战争,毫不在乎地绞杀小人物的生命,拼命捞官发财,他的信念发生了动摇,感到替这些人卖命是毫无价值的,从此便千方百计地苟且偷生,“活下去”成了他唯一的生活目的。在一次执行轰炸任务的飞行中,为了保命,尤索林以对讲机出了毛病为由,让飞机脱离战斗返航。在战斗正紧张激烈时,尤索林装病躲进了医院。为了活下去,他公然拒绝执行飞行任务。当尤索林明白第22条军规无法兑现后,他转而寄希望于另一条规定:飞行任务完成32次者,可以不再飞行;但又有个条件:在停止执行任务之前,必须服从长官命令,不得违抗。尤索林虽然完成了规定的飞行次数,但司令官却不断增加他的任务,似乎不被德军炮火击落,他的任务不会停止。尤索林在绝望中,再次断然拒绝了飞行任务,坚决要求回国。上级同意了他的要求,但要把他打扮成“英雄”、大肆张扬,以鼓舞其他的人为这场战争付出更沉重的代价。尤索林答应了这一要求,开始他认为无论如何自己的反抗还是成功了。事后他发现自己不过是同卡斯卡特等作了一笔肮脏的交易,这种行为会让更多人牺牲在战场上,尤索林下决心放弃了回国的打算,学着驾驶员奥尔的作法,驾机开了小差,逃到了瑞典。小说除了表现厌战、反战的主题外,还在作品中追求一种超乎现实之上的“形而上”的绝对真实,这就是生活中象征着荒谬和疯狂的本体存在——“第22条军规”。第22条军规代表着一种任意捉弄人、摧残人的力量,人们无论怎么挣扎也逃不脱它的束缚。它所代表的道理是绝对的,你必须放弃想要把它搞明白的念头,因为它是无法搞明白的。这就是现象世界之上的那种形而上的真实。“第22条军规”,因这篇小说的成功已成为“难以逾越的障碍”,“无法摆脱的困境”的代名词。“黑色幽默”文学的哲学基础主要是萨特的存在主义,所不同的是,这个流派认为人在面对荒谬的世界时,几乎没有选择的自由,只能听任它的摆布。这种绝对的荒谬感,使“黑色幽默”文学在思想上显得更加绝望。所以冯尼格说,“黑色幽默”是“大难临头时的幽默”。《第二十二条军规》在艺术上的主要特征是将悲剧内容作喜剧性的处理,对痛苦和不幸采取了戏谑的态度,形成了独特的讽喻风格。其次是塑造了“反英雄”式的人物。主人公尤索林怀疑和否定一切传统的价值观念,但又有一定的追求。他嘲笑自己所尊重的,破坏自己所建树的,否定自己所肯定的,抗议自己所接受的,由“孤胆英雄”而变成临阵脱逃的胆小鬼,表现了一种世人皆醉唯我独醒的孤独感。“黑色幽默”文学往往把资本主义世界的荒谬性推广为一般世界的荒谬性,将西方社会的弊端等同于全人类社会的弊端,掩饰了资本主义社会特有的精神危机,青年朋友们在阅读这类作品时要明辨这一点。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