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哲学》
出处:按学科分类—综合性图书 湖北人民出版社《青年读书辞典》第300页(995字)
【着者】:
丹纳着。丹纳(1828-1893),法国近代哲学家、史学家、文学评论家。本书是丹纳在巴黎美术学校讲授美学和艺术史的讲稿,曾分编出版,后辑成一册。全书分为5编。第1编论述艺术品的本质及其产生。丹纳提出要了解艺术品、艺术家及其群体,“必须正确地设想他们所属的时代的精神和风俗概况”。认为这是决定艺术现象的基本原因和原则。因而把美学看成是一种以人的作品为对象的“实用植物学”。艺术品的目的是表现某个主要的特征,或重要的观念,为此,艺术品是由许多互相联系的部分组成的一个总体。为了说明上述观点,书中列举了大量的艺术例证。第2编评述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的绘画。丹纳指出意大利画家在当时创造了庄严、健美、高尚、理想的人体。这恰好证明了他认为作品与环境完全相适应的普遍规律。在论述中比较了意大利民族与其它民族精神和修养上的差异,也强调了历史文化风俗背景在培养意大利人生活趣味方面的决定作用。第3编评介尼德兰的绘画。作为缔造欧洲文明两组民族之一的日耳曼民族,受其地域环境影响,他们的绘画有色彩美妙和细腻的特点。作者以此证明:个人的特色是由社会生活状况决定的,艺术家的创造才能同民族的活跃的精力成正比例。第4编评介希腊的雕塑。自然环境促使希腊人形成了精细的感觉,善于捕捉微妙的关系,喜欢明确而固定的轮廓;爱好与重视现世生活;对于人的力量有深刻体会等三个性格特征,这是他们创造出第一流雕塑的原因。第5编论述艺术中的理想。丹纳依据艺术目的在于表现特征的定义,从总体上确定艺术品的等级,为特征的重要与否、特征的有益与否、效果的集中与否这3个等级。强调作品所表现的特征越居于普遍的、支配一切的地位,作品越美,所谓杰作就是以最大力量将特征发挥最充分的作品。全书条理清晰、论证丰富、深入浅出。可以看出,丹纳的观点明显地受到达尔文进化论和孔德实证主义的影响。虽然读者从本书中可以看到丹纳在意大利文艺复兴期的绘画、尼德兰的绘画、希腊的雕塑、中世纪哥特式的建筑、17世纪法国古典悲剧等方面有渊博的知识,但也应注意到丹纳艺术史观的极端片面性。书中强调种族、地域环境、甚至气候对艺术活动的影响虽有一定的合理内核,但把这些因素当作人类艺术活动主要甚至是唯一的动因就荒谬了。这种观点同马克思主义所主张的文艺是一定社会经济基础的上层建筑、是一种社会意识形态的观点是背道而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