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哲学史》
出处:按学科分类—综合性图书 湖北人民出版社《青年读书辞典》第43页(1147字)
【着者】:
萧萐父主编,李锦全副主编。
萧萐父,中国现代哲学家。本书为中国高等学校文科教材。
全书分上下两卷,上卷于1982年出版,下卷于1983年出版。共6编、41章。
上卷3编,介绍了从奴隶制时代(夏、殷、周至战国初期)到封建制形成时期(战国中、晚期)再到封建社会前期阶段(秦汉至隋唐)哲学的产生和发展,内容有:夏殷周时期哲学思想的萌芽;春秋时期季梁、史嚚、叔兴、子产的无神论思想;晏婴、史墨的朴素辩证法思想;孙武的朴素唯物论和军事辩证法;孔丘的“与命与仁”的世界观、“学思”并重的认识论和“执两用中”的中庸之道;墨翟的唯物主义经验论、“尚力”、“非命”与“天志”、“明鬼”的思想矛盾和“兼以易别”的社会矛盾观;《老子》的唯心主义天道观和“反者道之动”的辩证法思想;子思、孟轲对儒家哲学的深化发展;《管子》的“精气”说和庄周的唯心主义相对主义;名辩思潮和后期墨家;总结先秦百家争鸣的荀况哲学和总结变法运动历史经验的韩非哲学;邹衍和《易传》的哲学思想;秦汉之际的哲学思潮;汉代正宗神学奠基者董仲舒的哲学思想;战斗无神论者王充的哲学思想;三国两晋时期的玄学思潮;反玄学思潮在斗争中的发展;东晋南北朝佛教哲学的传播和发展;反佛教的战斗无神论者范缜的哲学;隋唐时期佛教哲学的新发展;韩愈、李翱的唯心主义哲学;柳宗元、刘禹锡的唯物主义无神论体系等。下卷3编,介绍了从封建社会后期阶段(北宋至明中叶)到封建制衰落、资本主义萌芽时期(明中叶至鸦片战争前)再到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旧民主主义革命阶段)的哲学发展,内容有:道学唯心主义的产生;王安石的唯物主义道气一元论;张载的唯物主义气化论;朱熹的客观唯心主义“理学”体系;陆九渊的主观唯心主义“心学”;陈亮、叶适重“事功”的唯物主义哲学;王守仁对陆九渊主观唯心主义“心学”的发展;王廷相的唯物主义气本论;李贽反道学的异端思想;黄宗羲的启蒙主义的历史哲学;方以智的唯物主义的自然哲学;总结和终结宋明道学的王夫之哲学;颜元、戴震哲学中的思想新动向;鸦片战争以后各种社会思潮的产生;资产阶级的唯心运动和康有为的新进化论哲学;谭嗣同的“泛仁”论及其哲学体系的矛盾;严复“质力相推”的机械唯物论和“物竞天择”的进化论思想;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高涨,科学无神论和西方资产阶级诸流派的传入;章太炎早期的唯物主义“排天”说和后期的佛教唯识论;总结中国近代民主革命运动和哲学启蒙运动的孙中山哲学等。书中运用历史与逻辑相结合的方法,注意对历史上的哲学思想作具体分析,纲目别致,论述明晰,既取各家之言,又具独创之见,对以往中国哲学史研究的薄弱环节,注意加强研究,无疑是当今较好的中国哲学史教材。国内哲学界的很多知名人士,都对本书评价较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