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国策》
出处:按学科分类—综合性图书 湖北人民出版社《青年读书辞典》第193页(930字)
【着者】:
原名《国策》、《国事》、《短长》、《事语》、《修书》等。
佚名编。约为战国末或秦汉之间(前250-前200年)人纂集。中国西汉学者刘向(约前77-前6年)重新编校整理,改定今名。本书是记载战国史事和策士议论、权谋的汇集。
共33卷,计东周、西周各1卷,秦5卷,齐6卷,楚、赵、魏各4卷,韩、燕各3卷,中山1卷,宋、卫合为1卷。上接春秋,下至秦并6国,约254年。内容主要是战国时期纵横家游说诸侯国君或互相辩论时所发表的政治见解和斗争策略,反映了战国时各诸侯国之间进行兼并的政治斗争,特别是对于士阶层一类人物的政治活动,作了生动的描写。战国七雄之间的兼并战争,离不开各国政治攻势的运用及外交上的安排,所谓“横成则秦帝,纵成则楚王”。因此,谋臣策士的活动极大地影响了、而又具体地反映了战国七雄之间力量的消长和斗争的尖锐,本书对于研究战国时期的历史自然具有很大参考价值。本书思想内容复杂,但基本是体现纵横家思想的,在一定程度上揭露了统治者的横暴淫逸给人民带来的苦难,主张“修内政,得民心”,实行改革,反抗强暴,歌颂布衣卑贱之士,具有一定的进步性。此外,本书是一部优秀的历史散文作品,具有高超的语言艺术。描写对话时,畅所欲言,气势横生;说明事理时,生动风趣,夸张渲染,具有很强的感染力。
如《邹忌讽齐王纳谏》,内容生动,方法巧妙。邹忌避免正面说教,而是以生活琐事现身说法,由小及大,收到了说服齐王的效果。书中多处使用寓言,如“南辕北辙”、“鹬蚌相争”等。
全书文章雄辩,文风泼辣,文辞富丽,形象鲜明,酣畅淋漓,对后代散文影响极大。
本书的主要缺点在于:其一,所载事多谬误。因传述既久,或出于后人追叙,书中史实或有颠倒歪曲。如《秦策》中“张仪说秦王”之事,纯属虚构;《赵策》中赵武灵王欲行胡服骑射一事,亦是后人推衍而成。其二,详于游士的说辞,重要史实则叙述过简。
如商鞅变法是战国时期大事,而《秦策》中自其入秦到被杀,只简单记载了200字;马陵之战是极重要的战争,也不过寥寥数语提及。本书注本颇多,以元代吴师道所作《战国策校注》为较佳。
近年湖南长沙马王堆出土西汉帛书,记述战国时事,定名《战国纵横家书》,内容与本书相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