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神分析引论》
出处:按学科分类—综合性图书 湖北人民出版社《青年读书辞典》第277页(889字)
【着者】:
弗洛伊德着。
弗洛伊德(1856-1939),奥地利近现代心理学家,精神病医生,精神分析学派的创始人。精神分析学派是现代心理学中的一个重要学派,它对于心理学、医学、人类学乃至史学、文学艺术和哲学都发生了不同程度的影响。本书是1915-1917年弗洛伊德在维也纳大学讲课的讲稿,共分为3个部分,旨在向没有经过精神分析训练的一般读者介绍精神分析方法。本书第1部分是过失心理学。所谓过失,是指人们在日常生活中出现的一些失误,如口误、笔误、遗忘、误取、误置等等。弗洛伊德对这些过失进行研究后认为,它们的发生都是有精神学意义的,其目的是满足应该否定的欲望,是牵制意向压制了被牵制意向的结果。
其中存在无意识机制的作用。第2部分是讲梦。
弗洛伊德认为,梦也是一种有意义的心理现象,通过梦人的潜意识欲望得到变相满足,因而它帮助我们了解人的深层心理活动。
书中对梦的工作、梦的检查、儿童梦以及释梦的技术进行了说明。第3部分是讲精神病问题。这是本书最重要的部分。
弗洛伊德把人的心理历程分为3层,上层为意识、中层为前意识、底层为潜意识。认为意识的观念是转瞬即逝的,不稳定的。当然消逝了的观念在需要时可以再成为意识,这就是前意识。潜意识观念是遭受过压抑而被摒弃于意识领域之外的,它要进入意识会受到顽强的抗拒。
如果这3个层次保持平衡,人们的心理就正常;如果它们之间不平衡,就会产生精神病。弗洛伊德认为精神病是人的欲望,特别是人的性本能过度压抑的结果。精神分析的主要目的就在于克服病人的抗拒把潜意识欲望转化为意识,从而达到治疗的目的。精神分析的一个重要方法就是自由联想法,即通过病人的自由联想挖掘深埋在病人心理最底层的动机或欲望,让它们上升为意识。
本书深入浅出,并运用大量的病例进行说明,是一本了解精神分析方法、作用的入门书籍。
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对人的心理认识有许多独到之处,它扩大了心理学的研究范围,推动了心理学的研究。
书中的突出问题是弗洛伊德的泛性论观点,它不仅存在绝对化的毛病,还掩盖了心理学问题的社会原因,因而并不能完全解决生活中的心理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