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孕性

出处:按学科分类—文学 湖北人民出版社《文艺心理学大辞典》第398页(585字)

德国美学家莱辛在他的文艺美学着作《拉奥孔》中论述与画的界限时提出的一个着名论断。他以古希腊雕像拉奥孔为例,说画要描绘动作,“就要选择最富于孕育性的那一顷刻”。所谓富有孕育性的那一顷刻,指雕塑家、画家在表现对象时,只能从某一角度来运用这一顷刻,揭示对象的本质特征,因为运动着的物体“在他持续期内的每一顷刻都可以出现不同的样子,并且和其他事物发生不同关系,在这些顷刻中各种样子和关系之中,每一种都是以前的样子和关系的结果,都能成为以后的样子和关系的原因,所以它仿佛是一个动作的中心”。如果选择到这一顷刻,雕塑、绘画可以产生最大最美的效果。另外,从诗画对比来说,诗人可以写拉奥孔父子临死时激烈痛苦的挣扎,但“雕塑家要在既定的身体苦痛的情况下,表现出高度的美。身体苦痛的情况之下激烈的形体扭曲和最高度的美是不相容的。为此作者不得不把身体苦痛冲淡,把哀号化为轻微的叹息”。倘若让拉奥孔的口张得很大,让他号啕大哭,面孔某些部分就会出现令人不愉快的扭曲,他就会变成一种惹人讨厌的丑的形象了。莱辛说:“在一种激情的整个过程里,最不能显出这种好处的莫过于它的顶点。到了顶点就到了止境,眼睛就不能朝更远的地方去看,想象就被捆住了翅膀。”所以主张雕刻家、画家必须选择具有承前启后作用的即包含过去、暗示未来的顷刻,以便让想象有自由发挥的余地。

上一篇:陌生化 下一篇:文艺心理学大辞典目录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