角色效应

出处:按学科分类—文学 湖北人民出版社《文艺心理学大辞典》第496页(640字)

描述文艺接受活动中同一作品对不同接受者的影响的重要术语,亦是观察和研究接受者类型的基本概念。“角色”,来源于秦汉时代角頪戏的称谓;后来借指为演员在戏剧中扮演的人物类型,如旦角、青衣、老生、大净等。在文艺接受活动中,“角色”的概念又有很大的不同,它不仅指接受者对于某一类人物的扮演,而更准确地是指他不同程度地对于某一独特个性的个别人物的冒充。在戏剧中,演员要根据自己的理解和能力,演什么像什么,把角色演活;在文艺接受活动中,读者和欣赏者无形中也要经历这个过程。“效应”,即效果反应,意指接受者不但冒充,而且可能会惟妙惟肖地把自己化入某个人物,代他思考,替他行事,为他担忧,以致完全丧失个人的主体性。如果发生了这种情况,人们就说某一作品对他产生了效应。总之,角色效应是接受者在艺术接受过程中不由自主地对于某一种人物的内在摹仿和情感投入;或者说是同一艺术作品对不同接受者所产生的同一或不同效果。角色效应多种多样,常见的是角色的性别效应。即性别不同的接受者往往和艺术作品中与自己性别相同的人物认同。例如同读《红楼梦》,青年男子不自觉地充当宝玉,妙龄女郎则喜欢自比黛玉。此外还有年龄效应、境遇效应、善恶效应、性格效应等各种类型。角色效应是以作品为基础而以接受者个人的主观状态为导演的内在心理活动和外在表征,它是一种复杂的精神现象。只有能达到欣赏的临界点之上的作品才能产生角色效应,而那些不能激发接受者想象、联想和情绪激动的作品则不可能产生。

上一篇:接受效应 下一篇:场效应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