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说原理

出处:按学科分类—文学 湖北人民出版社《文艺心理学大辞典》第567页(831字)

小说专论。作者夏曾佑。发表于光绪二十九年(1903)《绣像小说》第三期,署名别士。文中开头叙述了世人十分喜好阅读小说的社会现象后,着重探讨了“人嗜小说之故”,即人们爱好小说的心理动因。作者将小说与绘画、史传、科学书、经文等进行对照,说明科学书与经文皆写“未知之理”,人们不易理解,虽常因“有所为”而谈,但由于“谈之不足以自娱”,难以引起浓厚兴趣。而人之常情所乐为者要求对象“不费心思”、“时刻变换”。看画虽“如在目前”,不费心思,但绘画的表现范围有所限制。唯小说既可“听其空谈而如见实事”,具有同绘画相似的生动形象,且表现范围极广,因为“世间有不能画之事,而无不能言之事”。从叙事写人的体裁看来,“史亦与小说同体”,但人们常“觉其不若小说可爱”。这是因为史传叙实有之事,而小说则可以“诳设”,即运用虚构的方法进行艺术加工,“因实有之事常平淡,诳设之事常秾艳,人心去平淡而即秾艳,亦其公理”。这就是说,经过艺术加工的小说比之实有社会生活的记录更为集中而典型,因此也就比平淡的史传具有更为强烈的吸引力。“且史文简素,万难详尽,必读者设身处地,以意历之,始得其状,尤费心思”。而“小说者,以详尽之笔,写已知之理者也”。它“不过就寻常日用琐屑叙来,与人人胸中之情理相印合,故自来言文章者推为绝作”。作者就这样通过比较,详细论述了小说的艺术特点与人们喜爱它的心理原因。在鉴赏心理方面文中也进行了比较深入的探讨。基于对小说特点的深刻认识,作者总结创作小说有五易五难:“写小人易,写君子难”;“写小事易,写大事难”;“写贫贱易,写富贵难”;“写实事易,写假事难”;“叙实事易,叙议论难”。显然,他认识到作家只有在自己最为熟悉的亲身经历与生活体验基础上进行抒写,才能真实地再现社会生活的本来面目,创作才能获得成功。若非“过来人”,又写本无实际体验的人物与事件或大发议论,则注定会失败。他的这些认识无疑是符合文学创作心理学规律的。

上一篇:艺概 下一篇:蔡元培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