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经典书库 > 中国军事史辞典

邓小平

出处:按学科分类—军事 湖北人民出版社《中国军事史辞典》第568页(2219字)

【生卒】:1904—

无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和军事家、中国人民解放军主要领导人之一。

四川广安人。1920年赴法国勤工俭学,1922年加入旅欧中国少年共产党,1924年转入中国共产党。1925年赴苏联学习。1926年底回国。

1927年春到西安任中山军事政治学校政治处长。曾参加中共在汉口召开的“八·七”会议。

同年底任中共中央秘书长。1929年12月,同张云逸、韦拔群等发动百色起义,任中国工农红军第七军政治委员,中共前敌委员会书记。翌年2月同李明瑞,俞作豫等发动州起义,兼任红八军政治委员,并领导创建了左右江革命根据地。1931年8月到中央革命根据地,历任中共瑞金县委书记,会昌中心县委书记,江西省委宣传部部长。

1933年因拥护毛泽东的正确路线,曾被当时党内“左”倾领导者撤职。后调红军总政治部工作,曾任《红星报》主编。

1934年10月参加长征,年底任中共中央秘书长。1935年1月参加遵义会议,支持毛泽东的正确主张。抗日战争爆发后,任八路军政治部副主任,后任一二九师政治委员,和师长刘伯承共同领导创建了晋冀豫等抗日根据地,卓有成效地开展了这些地区的游击战争。

1942年9月任中共中央太行分局书记。

1943年10月任中共中央北方局代理书记。1945年在中共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上当选为中央委员。8月任中共晋冀鲁豫中央局书记和晋冀鲁豫军区政治委员。抗日战争胜利后,同刘伯承率部反击国民党军对解放区的进攻,并取得了上党战役的胜利,有力地配合了毛泽东在重庆同蒋介石的和平谈判。

1947年6月,同刘伯承率领晋冀鲁豫解放军南渡黄河,千里跃进大别山,开始了人民解放军对国民党军的全国性战略进攻。1948年5月任中共中央中原局第一书记,中原军区政治委员。在同年11月的淮海战役和翌年4月的渡江战役中,任总前委书记。随后同刘伯承、陈毅等指挥人民解放军解放了南京,上海和长江以南广大地区。

曾任中共中央华东局第一书记,西南局第一书记。1949年11月,与刘伯承率部进军西南,解放了西南各省。12月起任西南军政委员会副主席,西南军区政治委员,1952年任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1954年改为国务院)副总理。1954年任中共中央秘书长,中共中央军委委员,国防委员会副主席。

1955年在中共七届五中全会上增选为中央政治局委员。1956年在中共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上作关于修改党章的报告。

在八届一中全会上当选为中央政治局常务委员,中央委员会总书记。1959年任中共中央军委常务委员。

1966年“文化大革命”开始后,受到错误的批判和斗争,失去一切领导职务。1973年3月恢复副总理职务,翌年4月代表中国政府出席联合国大会第六届特别会议,阐述了毛泽东关于三个世界划分的战略思想。1975年1月任中共中央副主席,国务院副总理,中共中央军委副主席兼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参谋长。周恩来总理病重后,他主持党和政府的日常工作,着手对许多方面工作进行整顿,并明确提出了军队整顿的方针和部署。

因同当时拥有很大权力的江青反革命集团进行了坚决斗争,1976年4月再度遭受诬陷而被撤销一切职务。同年10月江青反革命集团被粉碎,1977年7月在中共十届三中全会上他被恢复了党政军领导职务,8月在十一届一中全会上继续当选为中央副主席,军委副主席。1978年3月当选为第五届全国政协主席。同年12月在中共中央工作会议上,提出“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的思想。在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中,对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历史性转变,把工作重点转移到现代化建设上来,起了决定性作用。1979年以后,强调坚持社会主义道路,坚持人民民主专政,坚持共产党的领导,坚持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的四项基本原则。

提出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四项保证:进行机构改革和经济体制改革,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打击经济领域和其它领域的犯罪活动,整顿党的组织和作风。1981年6月,中共十一届六中全会通过了由他主持起草的《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全面总结历史经验,纠正“文化大革命”和毛泽东晚年的错误,同时正确评价毛泽东的功过,重申毛泽东思想是全党的指导思想。

这次全会上他当选为中共中央军委主席。

他强调探索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主张对内搞活经济,对外实行开放,并果敢地进行了农村、城市的经济体制改革。

以后又提出了政治体制改革的方针原则。1982年9月当选为中共十二届中央政治局常务委员,中央顾问委员会主任。

1983年6月当选为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军事委员会主席。1984年提出“一国两制”的构想,在国内外产生了积极影响。1989年他带头废除干部任职终生制,辞去党内外一切职务。他自1977年主持军委工作后,重申建设强大的现代化正规化革命军队的奋斗目标,强调国防建设必须服从经济建设的大局,实行军队建设指导思想的战略性转变,使军队工作由立足“早打大打,打核大战”的临战状态,转到和平时期军队建设的轨道上来。要求全体指战员在政治上同中共中央保持一致。并着手改革军队编制体制,裁减军队员额。

进一步充实积极防御战略方针的内容,加强军事院校建设。提倡培养军队地方两用人才和开展军民共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活动,积极促进国防科研和军工生产,全面提高部队在现代条件下的作战能力。他的主要着述有《邓小平文选》,《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等。

上一篇:郭化若 下一篇:阎揆要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