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经典书库 > 中外关系史辞典

昇平社学

出处:按学科分类—政治、法律 湖北人民出版社《中外关系史辞典》第322页(549字)

社学原是封建士大夫教育、集会场所。清中叶后,逐渐演变为乡勇的武装机构。职能是“联守望,备非常”。鸦片战争前,广州城北一带80余乡存在10余个社学。1841年(道光二十一年)三元里抗英斗争,即系以旧有社学为联络渠道。翌年夏天,广州城西北郊爱国士绅为“团结自卫”反对侵略,又着手加强和扩大社学组织,由举人李芳建立了昇平社学,不久,在与花县交界的江村,又由进士何有书、举人何玉成等成立昇平公所,均以招集和操练乡勇为目的。后来,昇平社学和昇平公所连成一气,声息相通。1842年底,广州城东路又设立东平社学及公所。后来各处闻风兴起,在城南、河南、城内等地,也纷纷组织南平、隆平、城厢等社学,均与昇平社学互相联络。社学不藉官饷,亦不受地方官约束,唯一宗旨就是防止官府私许英人进入广州等城市及其他卖国行为。社学成立后,曾于1842年因夷人向华民买食水果,不给钱文,反被刀伤而攻烧洋馆。1843年又因英人在香港企图向华商征税而展开反开市斗争。1846年香港英督要求入广州城,耆英派广州知府刘浔前往洋船商订进城日期,社学闻讯,攻入府署,烧毁朝珠公服,刘浔逃逸,英督被迫退回香港。《南京条约》签订后,广州人民能坚持7年的反入城斗争,主要是有以昇平社学为核心的社学存在。

上一篇:忠义军 下一篇:虎门销烟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