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不欲战,画地而守之,敌不得与我战者,乖其所之也
出处:按学科分类—军事 湖北人民出版社《孙子兵法辞典》第243页(1781字)
(释文〕 我军倘若不愿交战,即使画地而守,敌人也无法来交战的,是因为我军设法改变了敌人的进攻方向。 画地而守:指不设防就可以守住,比喻防守非常容易。乖其所之:即改变敌人原来的去处,把他们引向别的方向。乖,违背、背离,这里指改变、变换。之,这里作动词,往、去。
〔例1〕 战国时,赵将李牧驻守代、雁门一带,防御匈奴的入侵。他经常斟酌防务的需要而设置官吏,把收来的货物税款放在幕府中,作为边防吏卒的开销。每天都宰好几头牛,加餐犒劳吏卒,勤于练习骑射,重视警报系统,增设间谍人数。他给部下订立了一个规章:“发现匈奴人侵袭,要马上退回军营自保;有敢擅自出营捕杀敌人的,就处以死刑。”所以,每次遇上匈奴入侵,都马上发出警报,吏卒们迅速退回军营,不敢出去接战。这样过了几年,赵国边地没有大的人员伤亡和财物损失。
〔例2〕 东汉建安十四年(公元209年),孙权率军围攻合肥,曹操派张喜领兵前往援救,时间很长还未到。扬州别驾蒋济向刺史提出建议:“假装收到张喜的书信,声称四万步、骑兵即将到达,派主簿去迎接张喜。”另派三名信使携带写有这一消息的书信,去通知城中的守将。有一位信使顺利地进入合肥城里,其余两位信使被孙权的部卒捉获。孙权相信这个假情报,赶快烧毁围城的器械,引军退去。
〔例3〕 东汉建安十八年(公元213年),当刘备起兵进攻成都时,益州从事郑度向刘璋建议说:“刘备孤军深入,远道来袭,他的部众不到一万人,而且吏卒并未全心归附,又没有辎重、粮草,只能靠抢掠田野的庄稼为食。因此,最有效的办法是把巴西、梓橦一带的百姓,全部驱赶到内水、涪水以西,把那里的仓库贮存的粮食以及田野里的庄稼全部烧掉,咱们高垒深沟,静待变化。刘备率军前来挑战,咱们坚守不出。他们无处抢掠粮食,不过一百天,就会自动撤退。等他们后退时,咱们随后追击,一定能够捉到刘备。”刘备听到这一消息,十分忧虑。可是,刘璋却对部下说:“我听说过抵抗敌人以保护百姓,从未听说要迁徙百姓来躲避敌人的。”因而没有采纳郑度的计策。后不久,刘备率军攻抵成都,刘璋被迫出降。
〔例4〕 蜀汉建兴十二年(公元234年),诸葛亮领兵出祁山,在五丈原大战司马懿,司马懿坚守不出,以待蜀军生乱。诸葛亮为挑动司马懿出战,给他修书一封,并送去一套妇人巾帼侮辱司马懿。司马懿收到信函及附带物品,甘愿受辱,仍不出战。魏军将领见主帅受辱,全都义愤填膺,纷纷请求与蜀军决一胜负。司马懿为此十分不安,忙给魏明帝上奏说:“臣才能浅陋,承蒙圣上看重,担当如此重任,坚守不战,以待蜀军自毙。可是,现在诸葛亮给臣送来巾帼,把臣看作妇人,这是莫大的耻辱。我只好报于陛下,准备随时为陛下决一死战。以报达朝廷的厚恩,雪三军的耻辱。”魏明帝看后,不解司马懿用意,便找来辛毗商议。辛毗看信之后,对魏明帝说:“司马懿并没有交战的意思,之所以向陛下上表请战,主要是想得到陛下的明确诏示,以遏制诸将的激愤心情。”魏明帝遂命辛毗到司马懿军中,宣读圣诏,勿使出战。全军将士皆不再请战,上下军心得到安定。司马懿于是按兵不动,终于在诸葛亮病死五丈原后,迫使蜀军不战自退。
〔例5〕 东晋时,豫章(解释不一:或指今江西南昌;或指长江以北、淮水以南地区;或指安徽合肥一带……)一带爆发了以张彦为首的农民起义,周访奉命前往平讨。双方经多次激战,伤亡惨重,张彦阵亡,周访也被打断了两颗门牙。一日傍晚,双方隔水而阵。突然,义军的援兵赶到,军威大振,官军将士颇有惧色。周访便秘密选派一批人装扮成樵夫离开军营;然后,再换上军服,鸣鼓而来,高声呼叫:“援军到了!”全军振奋,山呼万岁。晚上,周访又命令在营中多置火堆。义军果真认为官军援兵已到,再战不利,便在夜间撤离。周访对部将说:“敌军虽然已撤走,但他们一定会很快知道我们并没有援兵,再杀一个回马枪。我军应即刻渡河追击。”周访率军追了一段路程,突然下令回军,渡河以后,随即拆毁了河上的渡桥。如周访所料,义军很快又杀了回来,但苦于没有渡桥,只得“望河兴叹”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