寡者,备人者也;众者,使人备己者也
出处:按学科分类—军事 湖北人民出版社《孙子兵法辞典》第254页(1248字)
(释文〕 兵力弱小,是处处防备的产物;兵力强大,是迫使敌人处处防备的结果。
〔例1〕 汉王三年(公元前204年),刘邦逃出荥阳,回到关中收聚兵力,想再度出兵收复关东之地。袁生进劝说:“楚汉双方在荥阳相持不下,其间汉军常处于困境。这一次愿大王率军出武关,项羽必引兵南走,迎击汉军。大王深沟高垒,坚守不战,牵制着项羽的部队;同时派韩信等人联合河北、赵、燕、齐地兵力。到那时,大王再引兵赴荥阳,也不为迟。这样一来,楚军所要应付的方面很多,力量就会分散。汉军得到休整和充实,兵力复振,再与楚军会战,必定能打垮项羽。”刘邦听从这个建议,出兵于宛叶之间,与黥布一同收聚兵马,项羽获悉这一消息,果然引兵向南。后不久,刘邦乘项羽东进攻击彭越的机会,移兵驻扎在成皋一带,高垒深堑,与项羽相对峙,牵制住楚军主力;同时派韩信、张耳领兵向北收取赵地,向东攻下齐地,派卢绾、刘贾领兵进入楚地,与彭越会合,断绝楚军的粮道,攻取梁地十余城。项羽四面受敌,既疲于奔命,又分散兵力,因而逐渐丧失了战争的主动权。
〔例2〕 东汉建安五年(公元200年),袁绍派大将颜良领兵向白马进攻,东郡太守刘延报告给曹操,曹操率军前往援救。荀攸进言道:“如今我们兵马较少,不是袁军的对手,只有分散他们的兵力才行。您到达延津后,做出准备渡河,袭击袁军后方的样子,袁绍必定向西迎战。然后,您率军轻装疾进,袭击白马,攻其不备,就能够打垮颜良。”曹操采用荀攸的计策。袁绍听说曹军要渡河,就分兵向西阻截。于是,曹操率军急速向白马挺进,直到距袁军大营十余里,颜良才得到消息,慌忙引兵前来迎战。曹操派张辽、关羽作先锋,向袁军冲击。关羽望见颜良的旌旗伞盖,策马长驱直入,在万众之中将颜良刺死,袁军大败溃散。曹操解开了白马之围。
〔例3〕 清同治五年(公元1866年)九月,捻军在河南分为东捻、西捻两支,东捻由赖文光、任光邦率领,在湖北、河南、山东等中原地区活动,西捻由张宗禹率领西进陕甘,联络那里的回民起义部队。这年十月,张宗禹率西捻西越陕州(治所在今河南三门峡市西旧陕县),进至闵乡西关。他们侦知潼关清军已有防备,便折由蒿谷小路,傍依秦岭行走,一支由太峪口趋南原,向华阴疾进;一支由潼峪山路进入陕西。当时陕西清军主力部队为防回民起义军东下,驻扎在邠(今陕西彬县)、陇(今陕西陇县)一带,有“东西分防,不敷布置”之感,每当西路有警报,沿边守隘各营不能调动,必须抽调东路驻防军队移缓就急,作为迎击会剿之师,经常是东西分驰、鞭长莫及。现在捻军从东路攻来,使陕西清军面临着西回东捻的夹击形势。陕西清军主将刘蓉虽把湘军从西面防线调回,仍感兵少防多,难于应付。这就为西捻军歼敌提供了有利条件,使其取得了华州(治所在今陕西华县)敷水镇、灞桥十里坡两战连捷、重创陕西清军的重大胜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