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经典书库 > 孙子兵法辞典

先知迂直之计者胜

出处:按学科分类—军事 湖北人民出版社《孙子兵法辞典》第309页(1601字)

(释文〕 先懂得以迂为直计谋的,在作战时就能取得胜利。

〔例1〕 春秋时,莒国国君依仗简陋,不修缮城郭,不注意战备。楚国子重率军攻打莒国,包围了渠丘(今山东莒县北)。渠丘城池破败,众人溃散,逃奔到莒城(今山东莒县)。楚军跟着包围了莒城。莒城也很破败,不战而溃。不久,莒国的郓城也被楚军占领。楚军劳师远征,在12天内攻下三座城邑,都是由于莒国没有设防的缘故。

〔例2〕 东汉初年,田戎占据夷陵(今湖北省宜昌市)一带,当听到邻近秦丰被朝廷将领岑彭击败的消息,大为惊恐,打算归降刘秀。他的大舅子辛臣故意反对说:“东汉政权占领洛阳周围地方,不过巴掌那么大,有什么作为?不如按兵不动,静观大局演变,再作决定。”田戎不听,仍决定投降,使辛臣留守夷陵,亲率大军沿长江,沔江,向北进发。可是,辛臣在田戎出发后,上盗取田戎的金银财宝,从捷径逃走,在田戎到达前,先向岑彭投降,而且写信给田戎说:“你应该及时反正,不要拘泥于我们从前的计谋。”还故意让这封信落入岑彭兵士之手。田戎发现自己被出卖,又反过来跟秦丰汇合抗拒岑彭。岑彭遂后进兵猛攻,田戎不得已逃回夷陵。

〔例3〕 明崇祯九年(1636年)七月,高迎祥在陕西至黑水峪兵败被俘,壮烈牺牲,农民起义军被明军分割包围,李自成兵败潼关南原,仅以十余骑突围,隐于商雒山中,张献忠也兵败南阳,中箭负伤,败走谷城,明末农民起义转入低潮。为了保存力量以利东山再起,张献忠利用明五省军务总理文灿急于邀功、完成所谓“抚局”的迫切心理,于崇祯十一年(1638年)与明军达成了暂时的妥协,表面上接受明王朝的招抚。张献忠的“受抚”是诈降而不是投降,是有条件的退让而不是无原则的妥协。因此,在“受抚”期间,他对明王朝采取了软磨硬抗的政策,不仅未遣兵缴械,拒绝了明王朝散遣和向农民军派驻监军的命令,而且分割民租,据守要害,在农民军据守的谷城,剥夺明王朝知县阮之钿的一切权力,使其“名虽县令,实赘员尔”,成为一个有名无实的摆设。同时,张献忠抓紧时机修整队伍,训练士卒,操练阵法,筹集粮饷,派人联络其它农民军。经过一年的修整补充,农民军锐气大盛。崇祯十二年(1639年)春,江北大旱,饥民四散,人心浮动。张献忠遂于五月间杀死谷城知县阮之钿,重新举起了武装斗争的大旗。

〔例4〕 1940年,枣宜战役后,华中日军侦悉汤恩伯集团正沿信阳以北遂平至项城一线东进攻击皖南新四军部,认为这是消灭汤部的好时机,随之发动豫南战役。1941年1月24日,日军分左、中、右三路向豫南进犯。同时,皖北、豫东日军也分路策应豫南日军作战。25日,日军左翼兵团分三路向小林店、固城、金山攻击,中央兵团一部向明港附近北攻。右翼兵团分两路于槐角镇、正阳间渡淮河攻击前进,空军也协同地面部队作战。面对日军强大攻势,中国守军采取避免正面决战,主力机动转移的方针,一部向敌后截断交通,主力向敌两翼侧击。27日,日军进驻驻马店、沙河店、春水一线,汤恩伯主力向上蔡附近攻击。孙连仲部向象河关以南进击,冯治安部向南阳前进。29日,日军左右两翼兵团遭中国军队攻击,中央兵团沿平汉路北进,因中国军队北撤而扑空。31日,日军变更部署,将中央兵团一路向两翼迂回,企图与汝南北进之敌夹击中国军队,将中央兵团主力分兵两路向舞阳方面左旋回,并将左翼兵团主力也调向舞阳进犯,南北夹击中国第13军。因中国军队事先转移,而日军再次扑空,位于豫西之中国主力部队分路向舞阳敌后围击。日军侧背受击,遂于2月2日南撤。中国军队乘机反攻,收复了南阳地区。日军于6日向唐河以东退去。皖北与豫东的战斗也于2月结束,迫使日军退回驻地。

上一篇:悬权而动 下一篇:孙子兵法辞典目录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