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经典书库 > 孙子兵法辞典

诸葛亮

出处:按学科分类—军事 湖北人民出版社《孙子兵法辞典》第635页(1205字)

【生卒】:181~234

孔明,琅琊阳都(今山东沂南)人。早年隐居隆中(在今河南南阳),博览群书,关心天下大势。建安十二年(207年),因刘备“三顾茅庐”,才提出着名的“隆中对”,走上政治舞台。

建安十三年(208年),曹操率领大军南下,准备攻取荆州,吞灭东吴。荆州牧刘表刚死,其子刘琮不战而降于曹操。刘备实力弱小,遭曹军打击,败退到夏口,处境十分危急。诸葛亮争得刘备同意,前往东吴会见孙权,与吴将周瑜、鲁肃一起,说服孙权与刘备结盟,共同抗御曹军。曹军在赤壁战败,被迫退回中原。在诸葛亮的辅佐下,刘备取得孙权的谅解,趁势占据荆州大部分地区,接着又利用益州牧刘璋借兵的时机,进军益州。建安十九年(214年),诸葛亮率军从荆州溯江而上,与刘备一起攻取成都(今四川成都),占领整个益州。刘备集团由此“跨有荆益”,得以同曹操、孙权三分鼎立。诸葛亮的战略决策赢得初步的成功。

蜀汉政权建立后,诸葛亮被任命为丞相。章武三年(223年),刘备东征孙权失败,退据白帝城(在今四川奉节),临终托孤于诸葛亮。诸葛亮辅佐后主刘禅继位,总理蜀汉军国大政。建兴三年(225年),南中(今云、贵、川交界地区)叛乱活动愈演愈烈,诸葛亮亲自率军前往镇压。他采取“攻心为上,攻城为下;心战为上,兵战为下”(《三国志·蜀书·良传》)的指导方针,先逐个击破叛首雍闿、高定和朱褒的部众,继而降服蛮族首领孟获,平定了南中地区。蜀汉政权得以巩固。

建兴六年(228年)以后,诸葛亮先后六次出兵北伐,以先占陇右(今甘肃陇山以西地区),由西而东,再取秦川为作战方针。由于蜀汉国力不足,兵力有限,尤其是翻越深山狭谷作战,粮饷难以补给,蜀军虽曾取得局部的胜利,但终究未能彻底打败魏军,进军中原。直到建兴十二年(234年)诸葛亮在军中病逝,蜀汉谋求统一的战略计划遂化为泡影。

诸葛亮作为一名杰出的战略家,善于从全局出发,依据客观形势的发展情况,利用可以联合的力量,共同抗御和打击强大的敌人;在军队建设方面注重严明法纪,在指挥作战方面力求谨慎稳妥,由此引起后人许多褒贬不一的议论,而晋代史学家陈寿评价说:“诸葛亮之为相国也,抚百姓,示仪轨,约官职,从权制,开诚心,布公道;尽忠益时者虽仇必赏,犯法怠慢者虽亲必罚,服罪输情者虽重必释,游辞巧饰者虽轻必戮;善无微而不赏,恶无纤而不贬;庶事精练,物理其本,循名责实,虚伪不齿;终于邦域之内,咸畏而爱之,刑政虽峻而无怨者,以其用心平而劝戒明也。可谓识治之良才,管、萧之亚匹矣。然连年动众,未能成功,盖应变将略,非其所长欤!”(《三国志·蜀书·诸葛亮传》)这一评价是比较合乎事实的。

上一篇:曹操 下一篇:孙子兵法辞典目录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