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彼知己者,百战不殆;不知彼而知己,一胜一负;不知彼,不知己,每战必殆
出处:按学科分类—军事 湖北人民出版社《孙子兵法辞典》第153页(2608字)
(释文〕 了解敌人又了解自己,每次作战都不会失败;不了解敌人而了解自己,胜败的可能各占一半;既不了解敌人,又不了解自己,每次作战都要失败。
者:汉简、《武经》、《武备志》、《十家注》和日本樱田本均无此字。殆:危险、失败。
〔例1〕 西汉元鼎四年(公元前113年),南越相吕嘉不肯听命于朝廷,而南越王势孤力薄,不能控制国势,汉朝廷派去的使臣又怯懦无决断。汉武帝闻讯,以为用不着大举发兵,就派庄参领兵二千前往南越国。
庄参奏道:“要是去好言相劝,只带几个人就够了;如果是用武力胁迫,仅二千人是无能为力的。”武帝因而撤销了派庄参的命令。
郏县壮士、曾任济北国相的韩千秋自告奋勇说:“一个小小的南越国,又有其国王和王太后的响应,只丞相吕嘉一个人捣乱。给我三百名勇士,必能杀吕嘉回报。
”于是武帝派韩千秋领兵二千前往。汉军刚进入南越国境,吕嘉就起兵反叛,攻杀了南越王、王太后和朝廷使臣,并且同各郡县相联络。
韩千秋率军进入南越国后,攻下了几座小城。尔后南越人引诱汉军深入腹地,在距其都城番禺约40里的地方,将韩千秋所部吏卒全部消灭。
〔例2〕 东汉延平元年(公元106年),鲜卑人侵犯渔阳,渔阳太守张显率众出塞反击。严授鉴于行军路途多山陵险阻,就劝谏说:“前方道路险恶而阻碍重重,敌人的实力难以估量,我军应暂且安营扎寨,先派轻装骑兵进行侦察,待摸清敌情后再出兵进击。”张显锐气正盛,对严授的建议置之不理,而引兵急速前进。后不久遭到鲜卑伏兵的袭击,汉军全部逃散,严授与张显一同阵亡。
〔例3〕 晋穆帝永和七年(公元351年)二月,魏主冉闵率步骑攻打后赵之襄国(今河北邢台市),相持百余日,城虽未破,但赵主石祇见情势危急,自去皇帝之号,改称赵王,同时派太尉张举向燕乞师救援,并许诺送呈传国玉玺;另派中军将军张春乞师于羌族首领姚弋仲。姚弋仲派其子姚苌率两万八千骑兵救赵。
燕主慕容儁派御难将军悦缩率兵前往会战。姚苌将至襄国,赵之汝阳王亦自信都(今河北冀县)发兵直趋襄国。
魏主冉闵闻知后,派车骑将军胡睦迎拒姚苌于长芦水(自今河北新河县西承古漳水、东北经新河县南及冀县、衡水县西,东北复入古漳水);将军孙威迎击石琨于黄丘(今河北深泽县境),均大败而还,伤亡惨重。
冉闵盛怒之下即欲亲自率军出击,卫将军王泰谏阻说:“今襄国未破,敌外救云集,我若出战,必会腹背受敌,后果难以设想。不如固垒避战,先挫其锋锐,从容以待,再捕捉有利战机而后出战。况且陛下亲临行阵,如失万全,则大事去矣!”冉闵意欲从谏,道士法饶却进言说:“陛下久围襄国,无尺寸之功。
如今外敌近前,又避而不战,将来又如何督促将士进战呢?且太白入昴,当杀胡王,百战百胜,机不可失啊!”冉闵听后十分高兴,慷慨激昂,说:“我出战主意已决,再有沮众丧志者斩!”于是魏悉众而出,与姚苌、石琨接战。此时,燕御难将军悦缩亦率军赶来。在距魏军数里时,悦缩命燕骑兵疏散开来,曳柴扬尘,魏军望之夺气,上下无不恐惧。
姚苌、石琨、悦缩三部金鼓齐鸣,士卒催马挥刀从三路杀来,赵主石祇亦从襄国杀出,自后冲击魏军。
魏军顿时陷入四面受敌的困境,左奔右突,阵角大乱,军卒溃散,死伤累累。冉闵仅率十余骑冲出重围,落荒而逃,魏元气因之大伤。
〔例4〕 明熹宗天启七年(公元1627年)五月,皇太极久攻锦州不克,只好留少量部队继续围困锦州,自率主力转攻宁远(今辽宁兴城县)。宁远由明朝名将袁崇焕驻守,他已向朝廷请求援兵,并派水师在海上遥相呼应。
面对皇太极的猛烈进攻,袁崇焕认真分析形势,认为明军不利于野战,和擅长于纵横驰突的后金兵无法进行野外较量,而守城却是明军的优势,后金兵攻城没有经验,于是决定采取依靠坚固的城池,充分发挥大炮威力的战术,高筑城墙,深挖城壕,坚守城池,用大炮轰击,以制敌取胜。当城外的后金兵蜂拥而上时,袁崇焕稳坐城头,指挥明军连续用大炮轰击,杀伤后金兵很多,其游击觉罗拜山、备御巴希等被打死,贝勒济尔哈朗、萨哈廉、礼克达受伤。皇太极遭此重创,只好放弃宁远,再回师锦州。由于锦州城池坚固,守军英勇,皇太极无隙可乘,加上部队伤亡不断增加,士气下降,又适逢酷暑天气,皇太极只好下令撤围,无功而还。
〔例5〕 清道光二十一年(公元1841年)四月,英国侵略军在围攻广州,迫使清政府签订了丧权辱国的《广州和约》后,为了从中国索取更多的特权,再次进犯福建、浙江沿海,从七月到次年四月,先后攻占厦门、定海、宁波和镇海等城。在英国侵略军猖狂进犯我浙江沿海时,清政府于道光二十一年十月,派吏部尚书、皇侄奕经为扬威将军,侍郎文蔚和副都统特依顺为参赞大臣,前往浙江前线,并从江西、湖北、四川、陕西、甘肃等省调集军队驰援浙东。道光二十二年(公元1842年)二月,奕经等到达浙江绍兴,筹划反攻事宜。为了邀功请赏,奕经在完全不了解敌情和毫无准备的情况下,仓促制定出一个盲目的出击计划,从绍兴兵分三路,向定海、宁波、镇海发起进攻,企图侥幸取胜。
英军早有准备,乘机发起反击,结果清军不但没有收复宁波、定海、镇海三城,反而丢了慈溪。奕经仓皇逃往杭州,从此不敢言战。
〔例6〕 清咸丰十年(公元1860年)八月,捻军首领张敏行等领兵四万由宿州(治所在今安徽宿县南)进入山东,一路攻城掠地,声势十分浩大。朝廷担心捻军由山东进入直隶(今河北),危及京畿安全,于十月命科尔沁亲王、钦差大臣僧格林沁领兵万余,由直隶入山东围剿捻军。
安徽巡抚袁甲三分析当时形势,对僧格林沁说:“河南朝廷官兵名为万余,但多系新募。宿州、徐州官兵本来不到一万,近来由于缺少粮响,裁减了很多,所剩无几。山东官兵又不能越出省境进行围剿,所以造成捻军到处攻掠,如入无人之境的局面。为求胜利,应以山东官兵为中路,由曹县、单县直趋虞城、夏邑,以河南兵为右翼,宿、徐兵为左翼,互为策应,步步为营,以民团寨垒为犄角,逐渐推进,不可盲目速战求胜。
”僧格林沁刚愎自用,急功近利,拒不采纳这一符合实际的建议,而孤军入山东与捻军作战,结果三战全部败北,受到严重打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