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经典书库 > 孙子兵法辞典

军争之难者,以迂为直,以患为利

出处:按学科分类—军事 湖北人民出版社《孙子兵法辞典》第285页(4370字)

(释文〕 与敌人争夺主动权时最难办的,就在于如何通过迂回曲折的途径达到近直的目的,化不利因素为有利因素。

迂:迂远、曲折。患:祸患、不利。

〔例1〕 春秋时期,伍员与要离是好朋友。要离虽然身材瘦小,却是一位无敌的击剑能手。

他在与别人交锋时,总是先取守势,待对方发起进攻,眼看那剑锋快挨着他的身体时,才轻轻一闪,非常灵巧地避开对方的剑锋,接下来突然进击,将对方刺中。伍员见过这一情形后,就向他请教取胜的诀窍。

要离回答说:“我临敌先是显露出自己的软弱,使对手心气骄躁;尔后再流露出可乘的机会,让对手贪婪下手。待对手急于出击而留出空档时,我就乘虚而猛然进击,把对手杀败。”伍员听罢,不禁暗自称奇。

后来他把要离推荐给吴王阖闾,去刺杀吴王僚之子庆忌。

要离便以身体的残废,换取庆忌的信任,在一次水战演习中突然下手,把庆忌刺死,从而为阖间除掉了心腹大患。

〔例2〕 春秋时,楚庄王率兵攻打宋国,宋国向晋国求救。

晋国派大夫解扬去诈骗楚国,并叫宋国多支持一阵,等待晋国救兵,不要投降楚国。解扬中途被楚军捉获,在楚军营内受到优厚的款待。楚庄王跟他约定,将原来要说的话反过来说,说晋国不发救兵,让宋国赶快投降楚国。解扬登上军营前面的了望楼车,竟违背与楚庄王的定约,向宋人喊道:“现在,晋国正紧急召集精锐部队,来援救宋国,你们一定要小心防守,不要投降楚国,等到晋军开来就好了。”楚庄王大为震怒,急忙令人把解扬抓起来,解扬说:“做国君的能制行天命,就叫做义;做臣下的能不辱君命,就叫做信。我接受晋国君主的使命,现在可以死,但不会毁弃君命。”楚庄王反问:“可是你先前已经承诺了我,后来又背弃自己的承诺,这能说是信吗?”解扬说:“我之所以答应你,是想这样才有机会完成我的使命。”临处决时,解扬回头向楚国将士们说:“做人臣下的,不要忘记一位为君尽忠而死得其所的人啊!”楚庄王听了,不顾几位兄弟的反对,还是赦免了解扬,让他回国去了。

〔例3〕 西汉元朔二年(公元前127年),汉武帝派卫青、李息出击匈奴。卫青率军出云中(今内蒙古托克托旗),沿黄河北岸西进,尔后迂回到陇西,对河套及其以南的匈奴部众进行大包围,发起突然袭击,俘获匈奴数千人、牲畜数10万只。匈奴白王和楼烦王被迫逃走。汉朝廷完全恢复了河套及其以南的地区,在那里设置了朔方(今内蒙古杭锦旗)和五原(今内蒙古五原)二郡。

〔例4〕 汉建安十二年(207年),曹操率军北征乌丸,来到无终(今天津蓟县),恰逢连天大雨,道路泥泞不通,而乌丸部众又居险守要,迫使曹军无法前进。曹操为此十分忧虑,急忙召来田畴,征求对策。田畴进计说:“这条道路,夏秋时节常发洪水,浅则不能通车,深则不能浮舟船,要堵塞好久时间。原来北平郡的治所在平冈,经由卢,可到达柳城,这条路自建武以来断陷隔绝,已近200年,还留有微径可以通行。

眼下乌丸部众在无终屯扎,进退失据,松懈无备。倘若明公率军悄悄绕道行进,从卢龙口越过大片空虚之地,路途近而便利,攻其无备,蹋顿之首可以不战而获。”曹操听罢大喜,遂率军撤退,并且在路旁树起一块木牌,上写“方今暑夏,道路不通,且俟秋冬,乃复进军。”乌丸人发现这块木牌,就以为曹军真是撤走。于是,曹操令所部撇下辎重,由田畴带路,悄悄越过卢龙塞,直逼乌丸单于庭柳城(今辽宁朝阳),与乌丸主力交战,斩蹋顿及名王以下数十人,乌丸部众归降者20余万人。

〔例5〕 黄巢领导的农民起义军攻陷京师长安后,唐僖宗率皇室逃往四川避难。此时,蜀地亦是反民四起,严重威胁唐朝廷的统治。唐西川(唐方镇名,治所在今四川成都市)节度使陈敬瑄派部将高仁厚率军镇压韩秀升、屈行从领导的农民起义,行前,对高仁厚说:“成功而还,我当启奏天子,以东川(唐方镇名,治所梓州,即今四川三台县)相赏。”东川节度使杨师立闻知,十分恼怒。唐僖宗中和四年(公元884年)正月,朝廷诏杨师立为右仆射,杨师立接到诏书,怒斩朝廷宣告使和东川监军,以讨伐陈敬瑄之名,举兵进涪城(今四川绵阳市东),派其将攻绵州(治所今四川绵阳)。

朝廷闻讯,便以陈敬瑄为西川、东川、山南西道都指挥、招讨、安抚、处置等使,朝廷又下诏削杨师立官爵,以高仁厚为东川留后,以西川押牙杨茂立为行军副使,率军3000人讨伐杨师立。五月,高仁厚率军进至德阳,杨师立派其将郑君雄、张士安据鹿头关(在今四川德阳县东北鹿头山上),坚壁不出。

高仁厚认为“攻之则彼利我伤,围之则彼困我逸”,于是便令对鹿头关围而不攻,以待时机。一天夜里,二鼓时分,郑君雄出劲兵掩击城北杨茂立营寨,杨茂立惊惶失措,弃寨而逃,周围数寨见主帅逃走,亦纷纷弃寨而逃。

接着,郑君雄即令攻高仁厚所据的中军营寨。高仁厚临乱不惊,镇定自若,他令军士打开寨门,多张火炬,营寨通亮。

自己则率士卒伏于两翼以待敌。东川军见状,疑窦丛生,不敢贸然进击,便引军而退。高仁厚发伏兵追击,斩获甚众,东川兵退守鹿头关。

〔例6〕 元世祖至元二十四年(公元1287年)四月,宗王纳颜在辽东举兵叛乱。

六月,元世祖忽必烈亲率大军赴辽东平叛。军至萨尔都噜(确址不详)时,同纳颜所部六万之众遭遇。忽必烈令左丞相李庭指挥汉军首先出战。纳颜则遣金嘉努、塔布岱率近十万大军,逼近忽必烈营地,忽必烈则迅速调动大军将叛军包围,叛军则坚壁不战与官军对峙,这时,随征的特尔格向忽必烈建议说:“彼众我寡,当以疑兵退敌。”于是,他命人在战阵中撑起忽必烈的凉伞,伞上置椅,让忽必烈端坐于椅上,接受部下敬酒,闲暇之状,有过常日。纳颜部将见状,甚为疑惑,担心误堕忽必烈伏兵之计,故而观望不进。

左丞相李庭见叛军踌躇不进,便认为叛军军心已经动摇,夜间必定退军,并建议忽必烈伺机发兵攻击。忽必烈即命李庭带壮士十余人,手持火炮乘夜潜入敌阵,向敌营中发射火炮,叛军大惊,狼狈逃遁。叛军遁逃后,忽必烈问李庭何以知道叛军会乘夜逃遁,李庭回答说:“叛军虽然有十万之众,但纪律松弛,见车驾悠然而坐,必然认定我有大军为后援,所以他们才不敢恋战,乘夜引军而退。”

〔例7〕 1920年7月直皖战争中段祺瑞失败以后,北京政府落到直奉两系手中,双方共推靳云鹏组阁。但靳云鹏亲直疏奉,引起张作霖的强烈不满。奉系迫使靳云鹏辞职,支持亲日的梁士诒组阁。

梁士诒上台后,赦免了被通缉的皖系军阀政客,极力抑制直系首领吴佩孚,引起直系的恼怒。1922年1月5日,吴佩孚通电反对梁士诒卖国媚外,接着又连续发出讨梁通电,直系将领群起响应,宣布与内阁脱离关系,迫使梁士治内阁倒台。

1月30日,张作霖通电反击吴佩孚,声称要为民请命,以拳头对拳头。这样,直、奉军阀间的矛盾愈演愈烈。

双方在4月29日发生了战争。战争的东路在津浦线,西路在京汉线及其以东地区。

双方在长辛店、固安、马厂等地展开激烈战斗,各有胜负,死伤甚多,直军后退。5月4日,吴佩孚改变战术,以主力迂回到奉军背后作战,分三路反攻奉军,原为冯国璋旧部的奉军第16师倒戈,投降直军,奉军全线崩溃,长辛店被直军占领。

7日,2万名直军打到军粮城,奉军溃败,被全部缴械。

张作霖率残部由军粮城逃往滦州,入关时12万大军仅剩2万余人。6月间,直,奉双方停战议和,奉军全部撤往关外,宣布东三省“自治”,直系完全控制了北京政府。

〔例8〕 1924年9月3日晨,直系江苏督军齐燮元以收回淞沪地区管理权为名,进兵昆山、松江、宜兴,与皖系浙江督军卢永祥发生激战。

江浙之战双方的战略部署是:浙卢方面,卢永祥以浙江、上海和从福建入浙的藏致平、杨化昭部队组成浙卢联军,自任总司令,分兵三路向苏齐进攻。第一路由何丰林、藏致平任指挥,驻上海,取守势。

其防线为黄渡、浏河一线,是双方争夺的主要战场。第二路为长兴、合溪一带,由陈乐山任司令,取攻势,拟以全力攻宜兴、常州,以断苏省铁路,直趋南京。

第三路,由张载杨、潘国纲任正副司令,驻江山,取守势。苏齐方面,齐燮元联合江苏、安徽、福建、江西等省军队组成四省联军,兵分四路向浙卢进攻。

第一路攻上海,由宫邦铎、马玉仁指挥,其中又分三路。中路,由昆山、安亭直趋黄渡、南翔,沿沪宁线向上海进攻;左路,由浏河、太仓攻吴淞;右路,由安亭分兵攻青甫等地,直趋淞江,切断浙、沪之联络。

第二路守宜兴,由陈调元任指挥。第三路攻广德,由安徽省旅长王普担任,由泗安直趋吴兴,北断长兴退路,南达杭州。以上三路,由齐燮元任总司令。第四路越仙霞岭,进攻浙江后方,由孙传芳任总司令。

战争开始后,卢军进展顺利,在嘉定、黄渡等地打败了齐军的进攻。但由于绕道太湖以西,企图攻占宜兴,进窥武进以击齐军之背的计划受挫,浙军边防副司令张国威向齐燮元投降,孙传芳部迅速越过仙霞岭占领衢州,浙江省代理省长夏超反叛,卢永祥被迫放弃浙江,退守松江、上海一带。孙传芳部入杭州后,于10月初与陈调元部一起连克松江、嘉定,直抵龙华。13日,卢永祥兵败通电下野,偕上海护军使何丰林逃往日本。

浙沪联军残部推皖系军阀徐树铮为总司令,继续抵抗齐军。10月15日,徐树铮被上海工部局软禁。

至此,江、浙之战结束。

〔例9〕 1935年9月,红一方面军通过草地后,进迫腊子口。

腊子口为四川通向甘肃一条要道的隘口,两侧是悬崖绝壁,中有水流湍急的小河,河上小桥是通过腊子口必经之路。

国民党军以3个团的兵力,控制腊子口峡谷和周围高山,企图阻止红军北上。红军于9月16日晨开始夺桥战斗。最初以一个连从正面强攻,多次未能奏效。

当夜以一个连从正面佯攻,以两个连用绳索攀登峡谷东侧的悬崖陡壁,迂回到敌人侧后,占领了制高点。17日拂晓,突然发起攻击,歼敌一部,夺取了小桥。残敌逃向第二道隘口,企图凭险继续顽抗。红军乘胜猛追,一举将其击溃,全部攻占了腊子口。

〔例10〕 1938年10月,彭雪枫率新四军游击支队从豫东西华县继续前进,开辟豫皖苏边区根据地。10月27日,游击支队越过淮(阳)太(康)公路,向鹿邑进发途中,在淮阳东北之窦楼附近,突然与日军百余骑兵遭遇。

游击支队当即迅速展开,第二大队一部依托有利地形正面抗击,第一大队迂回到敌两翼,从西、南、北三个方向打敌骑兵。经半小时激战,毙敌林津少尉以下10余名,迫敌向淮阳东北方向撤退。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