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经典书库 > 孙子兵法辞典

吴玠

出处:按学科分类—军事 湖北人民出版社《孙子兵法辞典》第687页(1941字)

【生卒】:1093~1139

字晋卿,宋德顺军陇干(今甘肃静宁)人,后迁居水洛(今甘肃庄浪)。

少时沉毅,知兵且善于骑射,北宋末年入伍从军。靖康初年,西夏犯边,吴玠率百余人追击,斩获颇多,在军中初露锋芒。

南宋建炎二年(1128年),金兵西路军出大散关(在今陕西大荔东),进犯陕西,直趋泾原(今甘肃平凉)。吴玠受命率军迎击,至青溪岭,一鼓击退金兵,后奉命东进,收复华州(今陕西华县)。建炎四年秋,金兵大举进攻南宋,江淮形势异常紧张,为牵制金军,减轻东南压力,张浚集合西部边将刘锡、孙偓、刘锜、赵哲、吴玠等五路大军于陕西富平,令刘锡为统帅,欲与入陕金军决战。吴玠入谏道:“兵以利动,此间一带平原,敌人多为骑兵,容易为其所乘,恐有害无利,应先据高阜,凭险为营,方保万全。”诸将多视为迂论,皆说:“我众彼寡,又有苇泽相阻,纵有敌骑前来,也无从驰骋,何必转陟高阜呢!”刘锡尚在迟疑时,金兀术亲率金兵猝然大至,以土填泽,进逼宋营,分左右两翼,列阵挑战。吴玠、刘锜在左翼与兀术军大战,吴、刘身先士卒,奋勇驰突,兀术部众虽经百战,也不免少怯,渐渐退后。

因战于右翼的赵哲胆小如,一经交战,即慌急溃逃,致使右翼金军转而援应兀术,合力夹击,吴玠、刘锜遂败。

富平战役后,吴玠受命扼守大散关以东的和尚原,积粟缮兵,列栅筑垒,为死守之计。

翌年,金兵分两路自凤翔、大散关会击和尚原。有人劝吴玠退入汉中以避其锋。

吴玠力主抵抗,慨然说:“我在此,敌不敢越我而进,保此地就是保蜀。”时金将乌鲁折合已先期至北山,吴玠利用有利于己的地形,分军为前后两队,先率一队与金兵鏖战,战至中午,双方均已疲惫,吴玠乃将待命休息的一队生力军投入战斗,奋力冲杀,金军不支,死伤甚众,败走数十余里。此时,金将没立方至箭筈关,吴玠回师反击,没立立脚未稳即遭惨败。兀术闻败震怒,集军十余万众,亲自督率,进抵宝一线,结连珠营,垒石为城,夹涧与玠军相拒。

吴玠闻金兵大至,恐部下惊骇,乃召集将士,勉以忠义,众皆感泣,愿效死力。十月,金军对和尚原的宋军发起攻击。

吴玠命诸将挑选强卒劲弩,轮番猛射,势如雨注,金兵为之少却。吴玠又派将绕出敌后,断敌粮道。

同时,吴玠估计金兵粮尽必退,乃派吴璘率弓弩手3000人,埋伏于和尚原以北的神岔沟。不数日,金军果因粮道被袭,撤军退走,行至神岔沟,吴璘伏兵夜袭,连破金营十余座,金军大乱,兀术亦身中流矢,仓皇败走。

绍兴二年(1132年),吴玠兼宣抚处置司都统制,节制陕西略阳、甘肃文州、四川平武三州军,留弟吴璘守和尚原,自率主力驻在河池,并遣熙河(甘肃临洮)总管关师古收复熙河诸州。金将撤离喝一面命降将李彦琪驻秦州,威胁仙人关(在今甘肃徽县南,系入川要道),牵制吴玠,一面自率主力,间道涉险东进,袭击金州(今陕西安康),至次年春破金州,乘胜进逼汉中。

时刘子羽调知兴元府(治所在今陕西南郑),闻金州陷没,一面命将守饶风关,一面遣将召吴玠入援。吴玠闻警,立即点兵出发,一日夜疾驰300里,至饶风关当即投入战斗。

金兵披重甲,登山仰攻,前者死,后者上。吴玠亲自指挥军兵,弓弩猛发,兼用大石推压,坚守六昼夜,金兵尸如山积,关仍如故。金将以重金召募死士5000人,由间道绕至关后,两下夹击,宋军支持不住,吴玠不得不退师,仍回守仙人关。嗣后,吴玠与刘子羽屡用游骑袭扰金军,加之金军远离后方,饷运不济,只好还军。

绍兴四年,金兀术、撒离喝及伪齐将刘夔三路连和,集人马10万,攻破和尚原,转趋仙人关。吴玠命其弟吴璘率领从和尚原突围归来的军队,另置别寨于关右,自率军兵于关上,互为犄角之势。

金兵凿崖开道,循岭东下,人披重甲,又用云梯、挠钓、火箭,猛攻宋营,激战越日,因宋军拒险死守,始终不能破入。

翌日,吴玠乘金军疲惫,率诸将反击,猝然杀入金营,左冲右突,金军大乱,开始溃退。

吴玠乘胜督军奋击,同时暗遣部将王浚等引军疾驰敌后,埋伏间道,扼敌归路,遂大败金军。金军本欲图蜀,既不得逞,反损兵折将,故不得不退回,不敢再犯。

吴玠与敌对垒数年,为减轻民众负担,几次淘汰冗员,紧缩开支,实行屯田,又调戍卒修治废堰,开发水利,发展当地农业生产,深得陇蜀人民的拥戴。吴玠勤于读书,通晓孙吴兵法,有远略,遇敌不图小利,善于避敌之优势而发挥己之所长,因此在战争中常保必胜。

他待部下严而有恩,能虚心听取部卒意见,选将不论亲疏贵贱,凡贤勇者必录,故将士均乐为效命。

上一篇:刘锜 下一篇:孙子兵法辞典目录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