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献忠
出处:按学科分类—军事 湖北人民出版社《孙子兵法辞典》第730页(4123字)
【生卒】:1606~1646
字秉吾,号敬轩。
延安柳树涧(在今陕西定边东)人。出身贫苦,幼时曾随其父以贩枣为生,年长赴延绥充做边兵,英勇善战,立功边境。
后因被人陷害获罪革役。崇祯三年(1630年),张献忠为各地农民起义所感召,率米脂十八寨农民揭竿而起,自号“八大王”。
初属王自用,后自成一军,为农民军三十六营中一营的首领。崇祯八年正月,协同高迎祥召集农民军十三家七十二营首领在荥阳聚会,大会采纳了李自成提出的分兵定向,四路攻战的战略方针,把明末农民起义推向了新阶段。
会后,同高迎祥、李自成率主力东征,破凤阳,焚皇陵。随后率部围庐州、攻巢县、舒城,破庐江、无为,占安庆、桐城,后率部在陕西凤翔同高迎祥部会师,继而大败洪承畴,击溃明军4万余人,豫、楚官军为之夺气。为彻底剿灭日益壮大的农民军,明兵部尚书杨嗣昌精心策划了一个名为“四正六隅”、“十面张网”的战略包围计划,随着这一计划付诸实施,农民军被分割包围,作战相继失利。崇祯九年七月,高迎祥在陕西盩屋黑水裕兵败遇难。李自成继称“闯王”后,率部先败四川梓潼(崇祯十一年),在折回潼关南原时,又中明军埋伏,仅以18骑突围隐于商洛山中。此时,张献忠亦在南阳失利,中箭负伤,败走谷城。
明末农民起义转入低潮。
鉴于全国义军已由战略进攻转入战略防御阶段,为保存力量,以利再起,张献忠便利用明五省军务总理熊文灿邀功心切,急于完成所谓“抚局”的心理,接受了明朝的招抚。但坚决拒绝明朝遣散农民军和向农民军派驻监军的要求,并抓住机会,整军练兵,聘儒生讲授《孙子兵法》,又“造三眼枪、狼牙棒,埋伏连弩,团营方阵,左右营诸法”,加紧操练。张献忠之举,明朝有识之士早已洞若观火。
谷城知县阮之钿说:“献忠虎踞邑城,其谋叵测”。楚巡抚余应桂断言“献忠必反”,主张“先发图之”。郧阳巡抚戴东曼亦主张不遗后患,并向崇祯帝进呈具体进剿方略。而熊文灿出于私利却视而不见。张献忠则利用矛盾,以敌制敌,粉碎了明臣“先发图之”计划,保存了农民革命力量。
熊文灿以倡导招抚并以抚局成功而得宠崇祯皇帝,即便发现抚局的危险也会极力掩盖。
崇祯皇帝亦想借抚局成功来标榜自己的圣明,所以,武力进剿亦非其所愿。张献忠依此分析,在截获了主剿派主要人物余应桂的信件后,以其主剿的言辞为证,致书戴东旻并转熊文灿,谴责道:“公等疑我”,并暗示若逼人太甚,即重操兵戈之意。
熊文灿得悉即上奏崇祯,谴责余应桂“流言挑构”,破坏抚局。崇祯帝置余应桂的有力辩解于不顾,将其发配广西。
之后,张献忠又用同样的手段借兵部尚书杨嗣昌之手罢黜了另一位主张武力进剿的人物戴东旻。
同时,张献忠还着人前往北京重贿权贵重臣。
“一时公卿且谓天下无贼”。经过一年的休整、补充和训练,军威复振。
崇祯十二年春,江北大旱,饥民潮再起。张献忠遂于五月间杀死谷城知县阮之钿,再举义旗。离开谷城前,又将曾接受过农民军贿赂的明朝官将姓名及受贿日期尽行开列公布,以加剧朝廷内部矛盾。张献忠谷城再反,杨嗣昌气急败坏,亲自督师,命待罪留用的熊文灿重调各省人马,以骁将左良玉为先锋,实施讨伐。张献忠抓住熊、左意见不一、进兵稍待之机,从容将军辎器械运入房山,又在房县以西80里的罗山布下埋伏。左良玉先失战机,后又仓促进兵罗山。
果中义军埋伏,全军覆没,左良玉仅率百余人突围而逃。崇祯帝闻讯大怒,将熊文灿下狱处斩。
熊文灿论斩后,杨嗣昌以兵部尚书受命督师,部署对张献忠实施大包围:以襄阳为中心,会师十数万,檄令豫、蜀、陕、郧各路明军分扼要冲,合力行动。崇祯十三年正月,张献忠在玛瑙山被明军左良玉、郑崇俭等部包围,全军仅以500人突围,收集余部退往兴安、平利山中。
杨嗣昌尾随而至,连营数百里,重围义军。此时,明军主将左良玉、贺人龙因杨嗣昌论赏不公而相互推诿,不复深入,给张献忠带来了一线生机。
张献忠故伎重演,利用矛盾,以敌制敌。他令人在醒目的地方书写“某人候战又不到”字样,使本来就对左良玉久不出击而深怀不满的杨嗣昌更为不满。
同时,又派部将马元利携重资前往贿赂左良玉,挑拨道:“你现在受到杨嗣昌器重,是因为张献忠未灭,一旦张献忠被消灭,以杨嗣昌的专横和猜疑,一定会设法除掉你。”左良玉为之心动,故而用兵不力。张献忠利用明朝将帅之间相互猜疑、进攻懈怠之机,偃旗息鼓,由兴山、房县以隐蔽迅速的动作突出了杨嗣昌的包围圈,俟敌察觉,张献忠已转移至四川开县以东的巴雾山中。杨嗣昌再次调兵进剿。
张献忠则避敌锐气,采取以走制敌的战术,牵着杨嗣昌的鼻子,在巴山蜀水之间倏东倏西、晨南暮北,并于快速运动中伺机歼敌。七月,土地岭之战,击溃明湖广张应元部,斩其副将潘云凤部5000余人。九月,又败明军于观音岩。十月,克大昌、占开县、陷剑州、趋广元,然后转而向西南,在梓潼大败四川巡抚邵捷春。
半年之内,张献忠率军驰骋大半个四川。明军疲于奔命、处处换打,人困马乏,士气低落。张献忠果断抓住战机,对明军发起反击。崇祯十四年正月十三日,明军主力尾追张献忠至开县黄陵城,由于连续奔波40余天,行程达2600余里,疲惫不堪。
张献忠抓住战机,突然回师迎敌。他令一部与敌接战,佯败诱敌,自己登高远眺,发现敌后军不继,左右迟回不前,遂遣精骑潜行敌后,突然向明军发起攻击。明军遭此不意打击,举措顿乱。明将刘士杰、郭开以及猛如虎之子猛先捷均被击毙,仅猛如虎率少部人马突围得脱,其余全部被歼。
明军在蜀主力损失殆尽。杨嗣昌“以蜀困贼”的计划又宣告破产。黄陵城大捷后,张献忠决定乘明军齐集四川,后方空虚之机,袭取杨嗣昌的大本营襄阳。
杨嗣昌亦预感蜀局已不可收拾,农民军很可能乘虚进击湖广,于是回兵湖广。但已为时已晚,张献忠又捷足先登。他率义军倍道兼行,过夔州、巫山出川,沿途焚断驿舍700里,并杀塘卒,切断四川与湖广明军的联络。进抵当阳时,同明军袁继咸部遭遇。张献忠为争取时间,留罗汝才部牵制明军,自己则率精骑疾驰襄阳。襄阳守御森严,张献忠设计智取。他着人依明军告示上杨嗣昌印信大小字画,刊刻伪印,然后炮制伪造杨嗣昌的调兵文书,使襄阳守军抽调兵力北上河南助剿,致使襄阳守备削弱。
后又在宜城附近俘获杨嗣昌派往襄阳的信使,缴获军符令箭。二月初五深夜,张献忠派一支人马伪装官兵,持令箭文书驰至襄阳城下,为首将官声称奉命前来调兵,守备官兵验过军符,开城延纳,并安置在承天寺歇息。
黎明,张献忠主力赶到,突施攻城。承天寺义军看到攻击信号后,立即杀出,同另一部伪装商贩先行入城的义军会合。城内外相呼应,杀声震天。明军大乱,四散逃命。城内义军乘乱打开城门,义军顺利攻占襄阳。掳获杨嗣昌所积五省饷金、弓刀、火药数十万及守军数千人,并斩杀襄王朱翊铭。接着散发白银15万两,赈济贫民。此前,李自成已率大军攻克洛阳,杀福王朱常洵。杨嗣昌惊悉洛阳、襄阳相继失守,福王、襄王被杀,无颜面对朝廷,便在沙市徐家园畏罪自杀。
张献忠击败杨嗣昌为明末农民起义的最后胜利奠定了基础。
襄阳大捷后,张献忠及其将领滋生了骄傲轻敌情绪,予明军以可乘之机,接连失利。崇祯十四年八月,张献忠在信阳同明骄将左良玉部遭遇,接战失利,张献忠受伤,折兵万余人。
九月,又在英山望云寨中伏,张献忠仅率数十骑突出重围,连夜北上,投靠李自成。在李自成大营里,向其旧部罗汝才借得500骑人马,然后与河南义军一斗谷、瓦罐子等部合兵,迅速开进英霍山区,同当地义军会师,并以此为根据地,转战太湖、潜山一带。崇祯十六年三月,张献忠打进湖北,席卷鄂东,沿途州县望风迎降,队伍迅速壮大。五月二十三日,进抵湖北首府武昌城下,“楚府兵”将领张其在阵前倒戈,开城迎接起义军,张献忠进占武昌,获库银百余万两,杀楚王并投尸江中。
六月三日,张献忠在武昌称“大西王”。八月,放弃武昌,进军湘赣,途中提出钱粮三年免征,百姓闻讯,奔走相告。张献忠在很短时间内即控制了湖南全境和江西中部诸州县,队伍亦发展到近、40万。崇祯十七年正月,张献忠采纳了汪兆麟关于先取四川,依为根本,然后定天下的建议,率水陆大军30余万,自荆州扬帆西上,挺进四川。二月,取夔州、万县,就地休整。
三月十九日,李自成率军攻克北京,崇祯皇帝吊死景山。消息传到四川,张献忠即决定溯江而上,攻占重庆。义军势如破竹,相继攻占梁山、涪州。
明军集结于重庆下游40里的铜锣峡,据险而守。铜锣峡南北连山,长亘十里,中贯长江一线,是重庆的门户。明军占据峡口,守而不战,强攻不利。六月八日,张献忠以一部兵力溯江西上,直驶峡口,虚张声势,作攻击峡口之状,以牵制峡口明军;自己则率部由黄葛渡登岸,翻山越岭向西疾驰150里,攻占重庆上游的江津县,缴获大量船只,乘舟东下,攻破佛图关,突然出现在铜锣峡明军的背后。
两面夹击,明军溃败。二十日,攻占重庆,杀明四川巡抚陈士其。
接着,分兵扩大战果,八月五日,攻占成都,俘杀巡抚龙文光和蜀王朱至澍。十一月,张献忠在成都称帝,国号大西,年号大顺,以成都为西京。顺治二年(1645年)五月,李自成在湖北九宫山牺牲后,清军便把兵锋指向了张献忠。顺治三年,清肃亲王豪格率吴三桂等进犯四川。张献忠全力抗清,把50万大军集结于西充、盐亭一带。十一月,川北门户朝天关守将刘进忠降清,清军蜂拥入川,在刘进忠导引下连破数城,进抵西充凤凰山下。
在一个大雾弥漫的早晨,张献忠察看敌情时同敌遭遇,壮烈牺牲。张献忠牺牲后,大西军在李定国率领下,与南明永历王朝联合,转战湘、滇、黔,坚持抗清斗争长达16年之久。
张献忠作为杰出的农民革命军事家,具有较高的军事理论修养。他在谷城“蓄锐”期间,开始研读《孙子兵法》,另如《三国演义》、《水浒传》亦是常读之书,因而深得兵法要领。
在其军事生涯中,导演出了许多以弱胜强的杰出战例。他治军严整,勤于操练,巧于用间,善于以假乱真,攻劫敌营。
特别擅长于在快速运动中寻求敌人的薄弱环节消灭敌人。其运动速度之快、调动敌人之神,蔚为中国古代军事史上的奇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