丝绸之路

出处:按学科分类—历史、地理 新疆人民出版社《中国丝绸之路辞典》第199页(791字)

简称“丝路”。是指从中国出发,横贯亚洲,进而联接非洲、欧洲的陆路通道。1877年,德国地理学家李希特霍芬首次在其《中国》一书中把从公元前114年到公元127年间,中国与河中地区(指中亚的阿姆河与锡尔河之间的地带)以及中国与印度之间以丝绸贸易为媒介的这条西域交通路线,称作“丝绸之路”。以后德国的东洋史学家阿尔巴特·赫尔曼在其《中国与叙利亚之间的古代丝绸之路》一文中提出,应该将丝绸之路的“涵义进而一直延长到通向遥远西方的叙利亚的道路上去”。其主张得到后来学者们的支持,丝绸之路一名遂为广泛使用。随着对中西关系史研究的深入,丝绸之路也进一步被认为是连接东西方之间政治、经济、文化交流的桥梁。丝绸之路在我国历史上也占有重要地位,其路线变化也因社会发展有所变动。主要者有三条:西汉时,自长安(今西安)出发向西行,经甘肃河西走廊地区,出玉门、阳关,进入西域后,在鄯善沿昆仑山北麓西行,经且末(今且末南)、于阗(今和田)至莎车(今莎车),逾葱岭,出大月氏、安息西行;北道经焉耆、龟兹(今库车)、姑墨(今阿克苏)至疏勒(今喀什市),西逾葱岭,出大宛、康居、奄蔡西行。这两条路线会于木鹿城(今里),然后向西经和椟城(今里海东南达姆甘附近)、阿蛮(今哈马丹)、斯宾(今巴格达东南)等地,抵地中海东岸,转达罗马各地。东汉时,在上述北道以北另辟一道,称北新道。此道出玉门关西北行,过莫贺延碛至伊吾(今哈密),沿天山北麓,经车师后王国、乌孙国,西入康居、大月氏。现通称之为北道,而将汉代塔里木盆地北缘的道路称为中道。另外,一般也将丝绸之路由东向西划分为东段、中段和西段。从长安出发,经陇西高原,河西走廊到玉门关、阳关,此是东段;西域境内的丝绸之路,即从玉门关、阳关以西到帕米尔和巴尔喀什湖以东以南地区、称为中段;由此以西,南到印度,西到欧洲,是为西段。

上一篇:南五台 下一篇:延川道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