贺兰山

出处:按学科分类—历史、地理 新疆人民出版社《中国丝绸之路辞典》第224页(525字)

又名卑移山、楼树山、空青山等,位于宁夏回族自治区西北部,与内蒙古自治区阿拉善高原形成天然分界。大致呈南北偏东走向,北起巴音敖包,南迄夫峡子,延伸200余公里,东西宽约20~60公里。形成于一亿多年前的燕山运动时期,以后在喜马拉雅山运动时期再度抬升。山体地层复杂,自17亿年之前的震旦纪花岗岩,至第三纪砂岩无不具备,为土层很薄的石质山地。北段山也称乞伏山,山幅宽,山体矮,海拔一般在1450~2430米之间,花岗岩体历经千万年的风化剥蚀,山势浑圆。地表仅见星散分布的荒漠草原型的植被。中段山体高大,山脊海拔多在2000~2500米左右,连峰迭嶂,沟谷深邃,植被茂密。主峰敖包疙瘩,海拔3556米。南段山势最低,一般在1300~1900米左右,呈散乱的缓坡丘陵状,植被极少,大多在内蒙古阿拉善左旗境内。山麓草原自古为匈奴、乌桓、鲜卑、羌、柔然、突厥、回纥、吐蕃、党项、蒙古等游牧民族的放牧居住地,也是农耕民族与游牧民族的交接地带,为通往中原地区的重要屏障。山中有许多珍贵动物,矿藏种类繁多,汝箕沟的煤矿闻名中外。有小滚钟口及西夏避暑宫故址、佛寺僧院等遗迹。其中位于北段的武当山庙(原名寿佛寺)较为着名。

上一篇:通济桥 下一篇:中国丝绸之路辞典目录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