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纥
出处:按学科分类—历史、地理 新疆人民出版社《中国丝绸之路辞典》第281页(670字)
中国古代北方民族名,源于高车的袁纥(十姓回纥)和乌护(九姓乌护或九姓乌古斯)。原居娑陵水(今蒙古高原北部的色楞格河),臣属于突厥。突厥经常征集其兵马,东征西讨,大多依靠其兵力。后与薛延陀合兵,击灭东突厥汗国。薛延陀建立汗国后,归属于薛延陀,然而势力强大。贞观二十一年(647),首领吐迷度助唐击灭薛延陀汗国,尽占其地,率九姓铁勒其余各部归唐,唐在其地设瀚海都督府,即以吐迷度为都督。其子婆闰继位后,曾经助唐平息西突厥阿史那贺鲁的叛乱。后突厥汗国复兴后,一部分回纥受其奴役,一部回纥迁居甘(今甘肃张掖)、凉(今甘肃武威)之间,后者即为甘州回鹘祖先。唐玄宗天宝初年,回纥联合葛逻禄、拔悉密二部,击灭后突厥汗国,支持拔悉密首领建立汗国。天宝三载(744),回纥击灭拔悉密汗国,征服葛逻禄部,其首领骨力裴罗自称“毗伽阙可汗”,创立回纥汗国。骨力裴罗遣使入唐,唐玄宗册封他为“怀仁可汗”,从此形成唐朝皇帝册封回纥可汗的制度。回纥由九姓氏族联合组成,可汗出自药罗葛氏族。唐朝发生安史之乱,回纥的葛勒可汗磨延啜出兵助唐,收复长安和洛阳,唐肃宗将小女儿宁国公主嫁给他为妻,从此回纥与唐又结成了“甥舅姻亲关系”。与唐开展绢马贸易,经济因而大为发展。吐蕃侵扰北庭和安西两都护府,回纥助唐击败吐蕃,守护西域。回纥汗国全盛时,疆域东起辽东,西至北庭(今新疆吉木萨尔县),北至贝加尔湖,南至长城。贞元四年(788),回纥可汗遣使请求将族名改称为回鹘,取其族人“回旋轻捷如鹘”的意思,此后的历史即以“回鹘”的名称出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