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安族
书籍:中国丝绸之路辞典
出处:按学科分类—历史、地理 新疆人民出版社《中国丝绸之路辞典》第292页(415字)
中国少数民族之一。旧称“保安回”,自称“保安”,主要分布在甘肃省积石山保安族东乡族撒拉族自治县境的大河家、刘集一带,少数散居于甘肃省临夏回族自治州各县和青海省循化撒拉族自治县等地。人口9027人(1982)。一般认为他们是从元代进入该地区的回回人、蒙古人同当地藏、土等民族长期相处,通过婚姻等密切往来自然融合而成的新的民族共同体。明初定居今青海同仁县境隆务河一带,万历(1573~1620)时,在当地设“保安站”,修“保安城”,应招戍边,遂以地名为族名。保安语属阿尔泰语系蒙古语族,和土族、东乡族的语言比较接近。保安语中汉语借词较多,通用汉文。以农业生产为主,部分人兼营手工业和副业。所制“保安刀”十分着名。信仰伊斯兰教,婚丧节日、家庭生活及社会习俗等受宗教影响较深。能歌善舞,“保安花儿”别具一格,舞蹈融合了藏族舞的某些特点。造型艺术较发达,还保留了一些蒙古族骑射、摔跤等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