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调桄桄

出处:按学科分类—历史、地理 新疆人民出版社《中国丝绸之路辞典》第503页(292字)

也叫“汉调秦腔”、“桄戏”、“南路秦腔”,戏曲剧种。清乾隆时,洋县一带的秦腔戏班用当地的语言、山歌、民歌、小调等丰富了原来的唱腔曲调,遂使秦腔发生变化,演变为汉调桄桄。自光绪以来,汉中一带有三秦班、五福班等40多个戏班,活动于陕南、川北、鄂北、陇东一带。着名演员有王庚子、杨桂芳、李伍凤等。伴奏乐队分文、武场。武场为打击乐。文场有盖板二弦、板胡、京胡、月琴等,后改为由板胡为主秦乐器。其唱腔板路有二流、慢板、快板等多种,又有软、硬、快、慢之分。传统剧目有700多本。如《帝王珠》、《无影剑》、《呢喃阁》、《草坡面理》、《水灌晋阳》等。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