焉耆回族自治县

出处:按学科分类—历史、地理 新疆人民出版社《中国丝绸之路辞典》第648页(491字)

东经85°13′~86°44′,北纬41°45′~42°20′。位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中部,塔里木盆地的北缘。东通吐鲁番,北通乌鲁木齐,西至阿克苏,南濒博斯腾湖,从此向西南行,沿孔雀河可以从罗布泊的东岸到达敦煌;从罗布泊的西岸行又可到达若羌。远在西汉时,其县境内即已有城,为焉耆国王都,名员渠城(今县治西南20人里的四十里城子)。北魏时,成周公万度归破焉耆国,此城即为北魏焉耆镇所在地。唐朝时设都督府,又建焉耆镇,为“安西四镇”之一。元末以来,其城似已从开都河之西迁到河东,城名改为察力失。清初,察力失已改名为喀喇沙尔(黑城子之意),今少数民族仍用是称。清乾隆之前,喀喇沙尔被准噶尔蒙古的沙拉斯、玛呼斯二部控制。乾隆二十二年(1757)时开都河两岸各有城堡。二十三年(1758)始在今县城所在地筑一小城,周三里,以为官署。光绪九年(1883),设直隶厅。二十八年(1902),升厅为府,始用焉耆古名。1954年改为回族自治县。现有人口10万,民族有回、维吾尔、蒙古、汉族族。名胜古迹有四十里堡古城、唐王城、锡克沁千佛洞、博格达沁古城。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