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治五年(公元1866年)

出处:按学科分类—历史、地理 新疆人民出版社《中国丝绸之路辞典》第1143页(1473字)

春,正月,伊犁大城失守,俄允借兵,仍迟延不至。

清史稿·邦交志一》

二月丁酉,又谕,明绪奏,伊犁军务危急,请饬明谊挑派蒙古队官兵救援一折。伊犁情形危急,日甚一日。着明谊即行挑派蒙古队官兵六千员名,由该将军亲带,取道塔城,迅赴伊犁救援。

《清穆宗实录》卷一百六十八

二月甲辰,又谕,前据明绪奏,伊犁军务危急情形,请催俄兵助剿……当经谕令总理各国事务衙门速议具奏。兹据奏称,借用俄兵助剿一节,上年与俄使往返商确,该使词语支吾,毫无实际。今因伊犁情形危迫,复向婉转筹商,仍推托如前,是借兵助剿,已属万不能行。

《清穆宗实录》卷一百六十九

夏,四月辛丑,讷济尔复木垒、奇台、古城,招募民勇防守。甲辰,回匪陷靖远。

《清史稿·穆宗本纪一》

五月甲戌,回匪陷塔尔巴哈台,武隆额死之。乙亥,回匪陷伊犁,明绪等死之。以荣全署伊犁将军。命库克吉泰督办新疆军务。

《清史稿·穆宗本纪一》

五月乙亥,又谕,总理各国事务衙门奏,接据荣全咨称,伊犁大城,于正月二十二日失守,合城官员殉难……明谊等坐视邻封之危,不思设法救援,实堪痛恨。现在荣全文称,俄国来文,俄官不日带兵数千名,同往收复,并有俄兵数千名,结队陆续前来之语。该国于伊城危急之时,未允借兵,忽于伊城失陷之后,慨许助剿,其居心已可概见。若非中国力图自强,迅速派兵前往会剿,不足杜其觊觎之心。

《清穆宗实录》卷一百七十七

五月乙亥,又谕,俄官当伊城未失之先,于中国借兵一事,支吾日久,延不肯发,一闻伊城失守之信,即允带兵数千同往恢复,其助剿之真伪,殊难深信。伊城与俄国地界毗连,现既为贼所据,易起俄人侵占之心,难保不以借兵为名,从中取利……荣全自当审度机宜,妥为驾驭,既须示以至诚,尤须加意预防。

《清穆宗实录》卷一百七十七

六月丁酉,讷尔济奏,巴里坤东路贼匪扑城,迭经官兵击退。哈密回子,勾结南路缠头来攻巴城……(哈密)郡王伯锡尔投递公文内称,日盼大兵出关……

《清穆宗实录》卷一百七十八

七月壬戌,何琯奏,官军会合回众,克复哈密城池……

《清穆宗实录》卷一百八十

八月辛丑,赏李云麟头等侍卫,帮办新疆军务。丁未,从御史庆福请,积粟张家口、绥远城,转运新疆,以济民食。

《清史稿·穆宗本纪一》

九月甲子,谕李云麟与麟兴等整顿北路防军。命阜保赴归化督运新疆饷款。回匪陷阜康。

《清史稿·穆宗本纪一》

十一月乙丑,三札、两盟西征蒙兵溃,李云麟回乌城。谕库克吉泰统吉、黑军速进。

《清史稿·穆宗本纪一》

十二月庚寅,甘回复陷哈密。

《清史稿·穆宗本纪一》

是年,调乌里雅苏台蒙兵六千人赴伊犁。

《清史稿·兵志八》

是年,(伊犁)陷(于)回(乱)。后又为俄(国)占领。

《清史稿·地理志二十三》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