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经典书库 > 西北民族词典

西宁东关清真大寺

出处:按学科分类—历史、地理 新疆人民出版社《西北民族词典》第731页(1195字)

青海最大的伊斯兰教寺院。因地处西宁市东关大街的中心而得名,该寺是中国古老伊斯兰教寺院之一,始建于宋元时期。史载,宋代已有数百户西域各国穆斯林定居于青唐城(今青海省西宁市)东城,还有唐时入华定居的大食、波斯穆斯林的后裔,亦多居于东城。哪里有穆斯林聚居,哪里就有礼拜场所,所以宋代西宁东城(即今西宁东关地区)修有礼拜寺是必然的。元代有大批中亚各国穆斯林和蒙古族中的穆斯林定居青海东部地区,形成一个个穆斯林村社,各村社都相继建立了礼拜寺。正由于此,元王朝设置的回回哈的所向青海穆斯林聚居地区的礼拜寺委派了哈的(伊斯兰宗教法官,青海穆斯林称为“尕最”),掌管这一地区伊斯兰教的教务和教法。西宁东关礼拜寺在蒙古西宁王、西平王、安西王的支持下,寺的规模不断扩大,各项建筑日益壮观,并聘请阿拉伯和中亚伊斯兰大师前来传授伊斯兰文化,培养当地的伊斯兰教学者。明代东关大寺又有新的发展,慕名前来西宁学经之人络绎不绝。明末清初,新疆伊斯兰教白山派首领阿帕克和卓曾三次到青海传播苏菲学理,在东关大寺指定了哈里发,并同西宁大食人后裔田氏女结婚,生了非耶派穆夫提门宦始传人守贞。东关大寺阿訇奴尔哈知率信众800人到新疆传播伊斯兰文化,都说明西宁东关大寺已成为国内传播伊斯兰教的基地之一。从清代乾隆四十六年(1781)开始到清朝末年,青海各民族穆斯林为了反对清王朝的民族歧视、民族压迫政策,曾先后三次武装起义,起义失败后,西宁东关清真大寺和各民族穆斯林的命运一样,受到清军的残酷摧残,三次被焚毁或拆除。每次劫难不久,各族穆斯林冒着风险在旧寺遗址上重新建起寺院。现在东关清真大寺的规模和样式是1916年重建的,寺的大门是牌坊式的,临街耸立,坐南朝北,门楣上有“西宁市东关清真大寺”9个金色浮雕大字。进门为前院的台阶,台阶11级,拾级而上,矗立着一道坐西朝东的巨大门楼,门楼下并列着一大四小五扇拱门。门楼两侧对称地耸峙着三层约18米高、六角形的宣礼塔各一座,塔顶飞檐凌空,金顶碧瓦,气势巍峨壮观。进入高大的拱门为二进院,是寺的主体部分,院内天井是铺满光洁的大青石板的方形广场,洁净无尘,清雅恬静,给人以肃穆庄严的感觉。广场两侧有宽敞长廊的高大楼房,楼上是讲经、藏经之所和客厅,楼下为办公室、接待室、满拉宿舍。广场两端是宏伟壮观、宫殿式的大殿,大殿面积1100多平方米,可以容纳一千多人同时礼拜。砖木结构的大殿四壁青砖到顶,殿内雕梁画栋,融阿拉伯、波斯、中亚诸国和中国古典图案纹饰于一炉。大殿的脊顶中心,竖立着三尊金碧辉煌的镀金鼎。大殿北侧为沐浴室。整个寺院面积1.2万平方米。清末民初,东关清真大寺以中国伊斯兰教伊赫瓦教尼派的发祥地而着称于世,全国解放后,该寺是全国伊斯兰教两大节日参加会礼人数最多的寺院,从而吸引着国内外越来越多的研究伊斯兰教的学者、旅游者参观、访问。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