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经典书库 > 西域地名词典

博格达沁故城遗址

出处:按学科分类—历史、地理 新疆人民出版社《西域地名词典》第73页(778字)

又称四十里城子故城。在开都河南岸、焉耆县城西南14公里四十里城乡的小巴扎附近,为唐代屯戍遗址。旧城遗址有三座。其一在巴扎东约3公里,蒙古族人称为喀拉克沁(意谓蒙古城)。城墙周长2856米,宽2~3米不等,高1.5~2米,用夯土筑成,断断续续尚有存在。城内已变为泥淖洼地,建筑物一无所存,散布有红陶片、灰陶片。其二在小巴扎东南约35公里,城址范围较小,四周仅存墙基,城内建筑已不存在,地上散布着较多的陶片。其三在大城遗址西北约0.5公里,分内外两重。外城城墙仅存墙基,周长2332米;内城城墙夯土筑成,周长约445米,城墙东边有一长方形土台,长约94.5米,宽15米。城中建筑痕迹无存,惟中间有一方形土台,南北30.1米,东西23.8米,城内间有红陶片。我国考古学家黄文弼先生认为,四十里城子三座旧城必有关系,属于一个国家的政治中心区,他推论焉耆国在魏晋以后迁都于此,为焉耆新都,不是汉之员渠城。1917年9月初,谢彬曾游览过四十里堡旧城,对当时的旧城外貌在《新疆游记》中记载道:“早膳后,策马往觇路东废城。周约5公里,垣基之高,犹二三丈。五门旧迹,亦尚宛然。中有高阜二处,墙垣方砖若新,似昔高级官署中之了墩经塌废者。附近掘穴极多,则皆土人挖寻古物所为。每大风雨后,土人往拾碎金,有一日获至数钱者。北隅亦有土台,高出城垣丈余,土人谓为炮台,数年前犹见旗杆、石础、铁环,今皆亡矣。城左里许,有一城基,规模不大。城右数里,驿路中亦有一城,内外二垣,基皆显然。城后博斯腾淖尔中,亦有城基,水涸则见。与此大城,互相犄角,默会形势,殊为壮图。徐松《西域水道记》曰:“《汉书》焉耆国,治员渠城。《后汉书》曰南河城。袁宏《汉纪》作河南城。《水经注》,城居四水之中。在河水之洲,是或员渠遗址欤。不然,乌能具此宏大规模耶。”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