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短篇小说

出处:按学科分类—文学 河北人民出版社《中国古典小说大辞典》第74页(1148字)

胡适着。此文原为着者1917年3月15日在北京大学国文研究所小说科的讲演词,记录稿载《北京大学日刊》;后经着者略为更易,发表于《新青年》四卷五号。此文曾收入《中国新文学大系·建设理论集》,两本文字略有不同。着者认为,当时中国文人不懂什么是“短篇小说”,报纸杂志里把笔记杂纂,凡不成长篇的小说,统称为“短篇小说”是大错的。着者为此特提出“短篇小说”的界说:“短篇小说是用最经济的文学手段,描写事实中最精采的一段,或一方面,而能使人充分满意的文章。”着者称他自己翻译的、法国小说家都德(公元1840-1897)的《最后一课》,和法国小说家莫泊桑(公元1850-1893)的《菲菲小姐》,都是可传世不朽的短篇小说。据此,着者认为中国最早的短篇小说,是先秦诸子的寓言,如《列子·汤问》中的愚公移山,《庄子·徐无鬼》中的匠石运斤成风,等。自汉到唐,出了许多杂记体的书,都不配称做短篇小说。最下流的如《神仙传》和《搜神记》之类,不用说了;最高的如《世说新语》,其中有许多则故事很有短篇小说的意味,却没有短篇小说的体裁。这个时代的陶潜的《桃花源记》,可以算得一篇用心结构的短篇小说,韵文中《孔雀东南飞》、《木兰辞》、古《上山采靡芜》,都是很好的短篇小说。唐朝韵文中的杜甫《石壕吏》,白居易《新丰折臂翁》、《琵琶行》、《长恨歌》,都是很好的短篇小说。唐朝散文短篇小说很多,好的不多,只有张说的《虬髯客传》是上品的短篇小说,堪称唐代第一篇。宋朝的“杂记小说”颇多好的,但都不配称做短篇小说,都是上段不接下段,没有结构布局的。着者认为,《今古奇观》中的小说,可做明清两朝白话的短篇小说的代表,写物写情,曲折详尽,是一大进步。《聊斋志异》则是代表这两朝的文言的短篇小说,其中的《续黄粱》、《胡四相公》、《青梅》、《促织》、《细柳》诸篇,都可称为短篇小说,实在高出唐人的小说。着者认为,写情短诗、独幕剧、短篇小说三项,代表世界文学最近的趋势,此与世界生活竞争不能不讲究经济,文学进步不能不讲究经济大有关系,因此,当时中国文学不可不提倡真正的短篇小说。《论短篇小说》一文,针对现实文学问题,借鉴欧美文学理论,提出关于短篇小说的界说,对中国短篇小说历史进行了鸟瞰式描述,提倡创作真正的短篇小说,这对于提高当时人们对于短篇小说的认识,总结中国古代短篇小说创作的经验,促进新文学的发展,是有积极意义的。当然,文章将叙事诗亦归入短篇小说范围,此亦反映当时学术界对文学的分类还处于探索阶段,不尽恰当。数年后,鲁迅在北京大学讲授中国小说史课程,亦视神话、寓言为中国小说之源头,然而对于短篇小说的界定,不同于此文的观点,鲁迅对中国古代小说的界定与分类,一直为此后的小说史研究者所服膺。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