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适

出处:按学科分类—文学 河北人民出版社《中国古典小说大辞典》第87页(1419字)

【生卒】:1891.2.17—1962.2.24

【介绍】:

史学家,古典小说研究专家。原名胡洪梓(初名嗣糜)。安徽绩溪人。幼年在原籍读私塾,1904年赴上海读书,在中国公学就读时,接触了赫胥黎《天演论》、梁启超《新民说》,深受影响,曾参加校内的竞业学会,并一度任白话之会刊《竞业旬报》主编,在该刊发表过一些白话文字。1910年考取庚子赔款第二期官费生留美,毕业于哥伦比亚大学,以论文《先秦名学史》获哲学博士学位。1917年回国,曾历任北京大学教授、校长。1918年参加《新青年》的编辑工作,发表过《文学改良刍议》等多篇文章,成为新文化运动的领导人物之一。他反复强调以白话代替文言作为正式的文学语言,为以新文学取代旧文学打开了缺口,对于开展文学革命和创建新文学,起了倡导和推动作用。其后因指责《新青年》对苏维埃俄国的介绍,受到李大钊、陈独秀的批评抵制,脱离该刊。1933年参加宋庆龄、蔡元培主持的中国民权保障同盟,任北京分盟主席,旋因作文指摘民权保障同盟,被同盟除名。此后逐渐依附国民党。抗日战争期间,任国民党政府驻美国大使,胜利后仍任北京大学校长。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夕去美国,1957年出任台湾当局驻联合国代表,1958年返台任“中央研究院”院长。胡适对古典小说的整理研究,除在他的《白话文学史》(上)中有所涉及外,自1920年起,陆续专题写了长篇通俗小说《水浒传》、《红楼梦》、《西游记》、《三国志演义》、《三侠五义》、《官场现形记》、《儿女英雄传》、《海上花列传》、《镜花缘》等的考证,收入《中国章回小说考证》(实业印书馆,1942)中,他给许多小说整理标点本写过序,如《三国演义》序(1922),《水浒续集两种》序(1923),《老残游记》序(1925),《宋人话本八种》序(1928)等等;还有有关作者研究的文章,如《吴敬梓传》(1920)、《吴敬梓年谱》(1922)、《追忆曾孟朴先生》(1935)等等,多收入《胡适文存》(一集1921,二集1924,三集1930)和《胡适论学近着》(1935)中。他对小说尤其是讲史小说的研究,着重考证其历史演变过程。胡氏又着重在《红楼梦》的研究,有论述数篇,他考证出《红楼梦》的作者是曹雪芹,少时是阔家公子,工善画,晚年贫穷潦倒;《红楼梦》是曹雪芹的自叙传;曹雪芹写《红楼梦》,只写了八十回即谢世,未完,现在的一百二十回本的后四十回乃高鹗所续。他的“自传说”在《红楼梦》研究者中很有影响。他否定了索隐派的旧红学,开创了后来被称为新红学的学派。直至晚年,他对《红楼梦》研究的兴趣不衰,他把珍藏了三十余年的乾隆甲戌钞本《脂砚斋重评石头记》(十六回)影印公之于世,并作了三万言的长跋。此外他还写了《俞平伯的红楼梦辨》(1957)、《所谓“曹雪芹小像”的谜》(1960)、《胡天猎先生影印乾隆壬子年木活字本百二十回红楼梦序》(1961)、《跋红楼书录》(1961)、《跋毛子水藏的有正书局石印的戚蓼生序本红楼梦的小本子》(1961)、《石头记一材料》(1970)等多篇。《红楼梦》之外,有关小说研究的他还写了《豆棚闲话小序》(1961)、《蒲松龄注意析狱》(1970)等多篇。

胡适支持亚东图书馆出版使用新式标点并分段的古典白话小说,使这些小说以新的面貌出现,也为后日整理古典小说作了铺路的工作。

上一篇:鲁迅 下一篇:中国古典小说大辞典目录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