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处:按学科分类—文学 河北人民出版社《中国古典小说大辞典》第95页(892字)

古旧书业、版本学的常用语。①书画碑帖及公文书以及奏摺等,均称为本。刘向《别录》(《太平御览》六一八):“仇校:一人读书,校其上下,得谬误为校。一人持本,一人读书,若怨家相对,故曰仇也。”本之原意指木之根,《说文解字》:“木下曰本,从木,一在其下。”“本”可引申作根本、根据、根源、原来解。汉成帝时刘向文中“书”与“本”并举,可见当时“书”与“本”的概念有别。当时有怎样的区别没有详细记载,推测起来可能“本”为原本(祖本),“书”是据此祖本所过录的写本。一人读过录本(“一人读书”),一人持祖本核对(“一人持本”)。也有人说作为校仇的底本称“本”,底本以外的复本都叫“书”。也有人认为校书广聚众本,先在竹简上写出初稿,再经修饰,包括与众本校对时之修改,修改后之底稿,即为定稿,誊之于帛,即为新本(书),所以本乃指此“定稿”而言。此“定稿”类似标准本,也有原来、原书、原本的含义。西汉时“本”与“书”概念不同,但后世二者的含义逐渐相混,至北朝时,两字已无意义上的区别。现在北方俗语称书为“书本儿”,成“书本子”,仍保存有一个“本”字。就整体来看,上述的“本”,即是现在图书馆学目录学中说的“载体”,因为它全不涉及内容。②书的计数单位,与现在“册”的意思相同,如书一册亦称为一本。阿英《海上买书记》中说:“我分了来的,是《海上鸿雪记》四本、《文明小史》两本、《新繁华梦》五本、《女界现形记》十一本,比平时的购价便宜多了。”(《阿英文集》页274三联书店版,1981)以上的“本”,即“册”。正式着录时,称册不称本。③称书的版本为本。通常所说的本,多指版本而言。孙楷第《中国通俗小说书目》卷二《明清讲史部》着录《皇明开运英武传》(即《英烈传》),注记云:“此书今所见明本有三本,书名卷数不同,实一书。”此处的“有三本”,即有不同的三种版本。“明本”即明刊本。如善本、刻本、袖珍本,全像本等等,所称的“本”、都指版本而言。详见《版本》条。“本”有时又称为“本子”,仍是指版本而言。与泛称“书”的“书本子”不是一个概念。本子,正式着录时不用。

上一篇:版本 下一篇:中国古典小说大辞典目录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