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格

出处:按学科分类—文学 河北人民出版社《中国古典小说大辞典》第108页(2369字)

版本学常用术语。通常指的是刻本正文每叶刻若干行,每行刻若干字。记行格,习惯都按半页计算,称为“正文半叶若干行,行若干字”。有时省略“正文”二字,如孙楷第《中国通俗小说书目》着录《三妙传》6卷,下记“竹轩刻本。半页八行,行二十一字。”有时连“半叶”二字亦省掉,都知道这是指正文半叶而言,已经约众俗成。以上所说的行格,也可以称为“行款”,如上引孙目着录《台湾外纪》30卷,下记“求无不获斋原刊本。半叶十行,行二十三字。重刊小字本。字写刻。行款同上本。”此处所说的“行款”,即指前记的行格。记载一书的行格,可以作为鉴别版本的依据。这是在照相和复印技术没有问世之前,发明的一种最有实效,最为简便的描述版本版式的方法。照相和复印总会有种种条件限制,今后记行格,仍是可以利用的简易方法,不会废弃。记述某一书的一种版本的行格,与同一书题的另一本如果行格一致,就有可能是同一版本;相反就可以知道不是同一个版本。复刻本多与原刻行款一致,所以也可以考知某一复刻本是由某本所复刻(即通常所说的复某本)。如孙楷第《中国通俗小说书目》着录《拍案惊奇》40卷40篇,“明尚友堂刊本半叶十行,行二十字。”“消闲居刊本。原书未见。覆本半叶十一行,行二十四字”。二书行款不同。中国艺术研究院戏曲研究所资料室藏有乾隆四十九年聚锦堂刊本,半叶12行,行25字,由行款可知此本既非覆尚友堂本,又非覆消闲居本。英国博物馆藏《绣像拍案惊奇》,万元楼刊大型本,半叶12行,行25字(柳存仁《伦敦所见中国小说书目提要》)与聚锦堂刊本行款相同,或有可能是一本。所以说或有可能,因判断其是否确为一本,还有一些其他的条件:如板框、边框、书口、牌子等等。有的编目规则总称书板的行列格式为“版式行款”,规定得很细致,行格只是其中的一项。这些规定只在有特殊的要求(如其本罕见,须详细描述)或遇到特殊的情况(如其本有与另本有极不相同之处)才必须详细描述,在一般情况下,尤其是一般版本,着录多不如此繁复,也不是所有的版本都有牌记、插图、墨丁等,所以最重要且必不可少的仍是行格。其次就是版框,因为字有大小,行格相同,版框大小未必一样,有版框尺寸,才可以知道原书版面的面貌,判断才能有完整的依据。另见《版框》条。凡记行格,应就书之正文,数其行数、字数,行之上端如有空白不顶格者应以顶格之字数为准。书有大字、小字,如有小字应记出单行或双行,小说书此种情况不多。各行字数多寡不齐者,记行若干字至若干字不等。坊刊小说为节省纸张,余三五字需接另叶时,有时即挤入上叶,或有刊落之字需补入者,此种文字有时又刻成双行小字。此类小字不另记“小字若干”。行格除可作版本特征的注记外,并有以下几种作用:①可以核对古籍,以究其真伪。旧本价昂,过去古旧书行业,往往作伪谋利。如原刊本无序跋,翻本增了序跋,原刊本有牌记,翻本无牌记,书铺可将翻本序跋抽掉,加盖仿刻牌记木戳,用来冒充原本。甚至纸张墨色也可薰染加工。但行格无法作伪。所以行格可用来稽古。②可考一时代、一地区、一书坊及某一类书(如小说书)的行款版式风格。如把某一时代的各种书的行格着录排列在一起,加以分析,即可见到这一时代的刻本的种种特征(地区等亦同此)。这种纪录多种书的行格加以整理编辑所成之书,便是行格表。着名的江标(1860-1899)撰(刘肇隅编校)《宋元行格表》(或题《宋元本行格表》)2卷,书成于1897年,包括附录、补遗、共收条目1146个。分宋、元、影宋、影元、明翻宋、明仿宋诸本,分别记述各书版式、行格,是从时代这一角度编辑的。由此书可见到宋元本正文半叶十行的共359种,占总数的31%。就计算字数言,十行最易计算,且十行在版框里也不太松太挤,比较好看。所记半叶十五行以上的书很少,总计不过46种。由此书不只可见宋元两代刻书的版式规格,也可见到后世的影刻、翻刻情况。此书着录各书多记有所据书目出处,比较确实可信。1982年出版有杜信孚编《明代版刻综录》,除记版式行格外,并多记着录各书的收藏处。虽与《宋元行格表》体例不同,但也可以视为衔接之作。③考察一书的各种版本的变化。

(一)一般的说,清中叶以前的初版本多行疏字大(如8行18字19字,10行20字等),其后的翻刻本因书坊节省纸张,降低成本以利于竞争,越来行越密,字越小(如12行25字、14行28字等),此可作为判断原刊本、早期刊本与翻刻本的一项参考。如孙楷第《中国通俗小说书目》着录坊刻本《闹花丛》4卷12回,半叶10行,行25字。日本大冢秀高《中国通俗小说书目改订稿》着录日本双红堂文库藏《闹花丛快史》,亦4卷12回,半叶8行,行18字。后者很可能较前者刊行为早。

(二)两种版本而行格相同,如笔花轩本《美人书》12卷,首1卷。有回目标题(从形式上向拟话本靠拢);大德堂乾隆十五年刻本,改题《绣象女才子书》12卷,首1卷。有每卷的标目而无回目标题。二本内容微有小异,乃是一书。此二本行格同为8行19字(插图亦同),可证二本刊刻时间不会相隔甚远,亦可据此研究二本的演变关系。着录版本有时因不明刊年、刊地、书亦不分卷,或竟以行数称版本,称为“若干行本”;有时虽有刊年、刊地、卷数可作依据,为行文之便,亦可称为“若干行本”。例:孙楷第《中国通俗小说书目》着录“《春秋列国志传》十二卷。明万历间刊本。正文半叶十行,行二十字”。“题云间陈继儒重校,姑苏龚绍山梓行。此为十行本。”铅石印本如无特殊情况,一般均不记行格版式,因为:①近代印刷版式基本一致,规格多有标准;②习见;③多有题页或版权页,可知刊年、刊地、撰人、版次等项。多不存在上述的各种考核比较的问题。

上一篇:头板 下一篇:版框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