潇湘录
出处:按学科分类—文学 河北人民出版社《中国古典小说大辞典》第247页(1506字)
唐代小说集。《新唐书·艺文志》小说家类着录,十卷,撰者题柳祥。《宋史·艺文志》同,然于李隐《大唐奇事》下着录:“又《潇湘录》十卷”。《直斋书录解题》则着录是书曰:“唐校书郎李隐撰,《馆阁书目》云尔。《唐志》作柳祥,未知《书目》何据也。”而洪迈《夷坚支志》癸集序复谓:“惟柳祥《潇湘录》大谬极陋,污人耳目,与李隐《大唐奇事》只一书,而妄名二人作。《唐志》随而兼列之,则失矣。”是则此书之撰者或题柳祥,或称即《大唐奇事记》之撰者李隐,或则更谓与李隐《大唐奇事记》即同一种书。
《潇湘录》和《大唐奇事记》均有残本在《说郛》中(后者题作《大唐奇事》;署马总撰,无据),皆仅有数篇,不足比勘。又二目皆见于《太平广记》。《广记》中注“出《潇湘录》”者四十一篇,注“出《大唐奇事》”或“出《奇事记》”者十二篇,两书之题材、文字、风格均极相类似。特别是引自《大唐奇事》之《管子文》、《廉广》与引自《潇湘录》之《马举》、《襄阳老叟》,彼此之构思、情节及文笔都如出一辙。又卷七三引自《大唐奇事》之《王常》,与卷三〇三引自《潇湘录》之《王常》,实际上是同一作品。二篇之文字虽小有异同,亦当为《广记》编者常对引文略事改动所致,如《广记》卷二七六《贾弼》与卷三六〇《贾弼》,同注“出《幽明录》”,显然是同一作品,但二篇在文字上也略有不同。《广记》编者的这一疏忽,益足证明洪迈所言不虚,所谓《潇湘录》与《大唐奇事记》实为同一种书,而以不同名目、不同撰者之名流传于世。这一情况在李昉编纂《太平广记》之前当已存在,故《新唐书·艺文志》及《馆阁书目》皆着录为二种书。洪迈谓之“大谬极陋”,乃亲见其书,故能辨其实为一种。
李隐之名见于《新唐志》、《馆阁书目》、《宋志》等,《唐志》注为“咸通中人”,《书录解题》谓为“唐校书郎”,而柳祥其人则全无线索可循,故二者间当以李隐为作者真名之可能性较大。至于两种书名,或《大唐奇事记》为其原名,唐亡入五代而作者易其名为《潇湘录》。其书《张珽》篇影射黄巢起义,而云:“若皇上修德好生,守帝王之道,下念黎庶,虽诸黄(按,指黄巢兄弟)齿长,又将若何?”由此看来,此书或作于黄巢起义失败前后之中和、光启年间。
此书最显着的特点是以神怪故事之形式来寓言讽世,具有强烈的讽刺色彩,与李玫《纂异记》中一些作品之旨趣相近。然李玫在讽刺世态时多采取较为含蓄蕴藉的影射手法,或托鬼神以讽世人,或假蚁国以喻时事,对情节之构思及人物之描写亦较为重视。此书则不然,作者常藉故事中神怪人物的言论来直接抨击世事,略无遮掩,其故事情节则一般较单调而程式化,人物亦较平板抽象。但其通过文中神怪人物所发的议论却往往大胆辛辣、犀利深刻,与嘻笑怒骂、涉笔成趣之罗隐《谗书》中讽刺小品文有异曲同工之妙。作者通过此书所表现的对宗教强烈否定之态度,在宗教异常流行的唐末亦极为突出。《潇湘录》所表现的反封建传统、反宗教迷信的思想,即与被鲁迅赞为“一榻糊涂的泥塘里的光彩和锋芒”之晚唐小品文相比,亦有过之而无不及,毋怪乎具有正统士大夫意识的宋人洪迈要在诸多唐人小说集中独诋此书为“大谬极陋,污人耳目”,而明人胡应麟之《少室山房笔丛》也称其为唐人小说中“最鄙诞者”了。除上述大量讽刺寓言性之神怪故事外,《潇湘录》中也记述了一些当时之民间传说。《廉广》所述神笔画物辄活的故事,则显然系在外来传说启迪下而流行于民间者。至今我国民间仍有与此大略相同的“神笔马良”故事流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