墨史
出处:按学科分类—文学 河北人民出版社《中国古典小说大辞典》第355页(980字)
笔记小说,元陆友撰。所记均为造墨人物,上卷自魏晋至唐五代,二十四人;中卷宋代八十人;下卷宋、高丽、契丹、金、西域共九十人。后附杂记二十五条,皆有关墨之典故。如“司马光独蓄好墨数百斤”,“滕达道、苏浩然暇日晴暖,辄研墨水数合,弄笔之余,则啜饮之。”末有作者小传。此书有《四库全书》(子部谱录类)、《知不足斋丛书》(第十二集)、《古今文艺丛书》(第五集)、《丛书集成初编》(应用科学类)、《涉园墨萃》及《项药师刊本》、《刘泖生据厉樊榭抄本》等不同版本。
书中记造墨名人李廷珪,易水人,父超,唐末流离至歙,造墨贮藏五六十年,坚如玉,纹如犀,写数十幅纸,不耗一二分。又记潘衡冒名售墨:衡卖墨江西,言尝为东坡造墨海上,得其秘法。叶少蕴闻之,因问东坡之子过,欲求其法。过大笑曰:“先人安得有法在儋耳?衡适来见,因使之别室为煤,夜遗火几焚庐。翌日,煨烬中得煤数两,而无胶,取牛皮胶以意和之,不能为挺,磊磈仅如指者数十。公亦绝倒。衡因谢去。”少蕴谓其自于别处得法,借东坡以行。在钱唐竟以东坡故,售墨价数倍于前。然衡墨自佳,亦由墨以得名。
又载沈珪与张处厚于居彦实家造墨,“而出灰池失于早,墨皆断裂。彦实以所用墨料精佳,惜不忍弃,遂蒸浸以出故胶,再以新胶和之,墨成,其坚如石。珪因悟对胶法。每视烟料而煎胶,胶成和煤,无一滴多寡也。故其《墨铭》云:‘沈珪对胶,十年如石,一点如漆。’此最佳者也。”又记真定墨工刘宁与同郡张顺比墨事:“宣和乙巳春,康为章赴官郑亭,将行,二人皆以墨献。张力言其墨胜刘,刘云可以比试。取二汤壶炽炭熬之使沸,各投墨一笏煮之。自巳及酉,取视之,张墨已融败拆裂,刘墨坚好如故,叩之琅然,张乃大服。”此书搜罗广博,论“奚廷珪非李廷珪”一条,谓今人“但见有奚庭珪墨二品,庭珪父即超,何独有奚庭珪而无奚超也?赵寅达夫尝收得一种,上印文曰:‘宣府奚庭珪。’乃知居歙者李氏,籍宣者奚氏,各是一族,而名偶同耳。”作者又按《墨经》云:“观易水奚氏,歙州李氏皆用大胶,所以养墨。”又云:“奚鼐之子超,鼎之子起,而别叙歙州李超,超子庭珪以下世家。是族有奚、李之异,居有易、歙之分矣。”不同意蔡君谟谓“李庭珪即奚庭珪”,有一定识别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