览胜纪谈

出处:按学科分类—文学 河北人民出版社《中国古典小说大辞典》第398页(750字)

笔记小说集,十卷。明陆采撰。《千顷堂书目》子部小说类着录。现惟见北京图书馆藏嘉靖刻本。据书前作者自序,知其书作于嘉靖甲午(1534年)作者春游途中,序作于次年重阳,殆为刊刻之时。书中所记,兼及志怪志人。除少数地方物产和奇禽异兽的记载外,其余多为市井所传各类轶闻,其中主要反映道德问题。一些贞妇孝子的故事以旧礼教的牺牲品为说教,未免残忍。其可称道者,为作者分别描绘了一些丑恶与善良人物故事,并使其得到众所希望的结局。如《奸僧取妇》条写一和尚用离间计,使一无辜妇女被丈夫遗弃,然后自己娶之。多年后方泄露于妻。此女告官,和尚伏诛。此与宋元话本中《简帖和尚》情节相似,表现和尚在封建纲常庇护下的变态心理和凶残本性。《代婿不欺》写甲乙二人,甲貌丑资富,乙貌美资短。甲使乙代己相亲,适逢大雨,被女家父母留下成亲,乙拒不近女。归后,甲大骂乙,并告于官。乙申白,并取女证。最后将女判给乙,遣聘资返甲。《郎妓同死》条载泰安韩明与妓女刘二情深意笃,但双方家长却为旧观念所囿,竭力干扰。二人无奈,投水而死。这个故事集中代表了本书所体现的市民阶层新的婚姻观和道德观。《王氏女冤》写泰安王氏二女由于不能自由恋爱,而同与一刘姓男子私通。她们惮于家庭及社会舆论,筹金欲与刘出走。不想刘为不良之辈,竟伙同其父杀二女子而取其金。次女未死,醒后告官。刘又贿官得免。最后几经周折,刘子虽被诛,但二女子愿望却遭破灭。作者没有过分责备二女子的失贞,而是把矛头指向见利忘义、薄情寡耻的刘子。这与传统女子祸水的论调也大相径庭。总之,这部小说能够代表宋元以来新兴市民阶层新的道德观念和精神追求。此外,作品的故事容量和情节规模,以及语言风格等,也因服务对象的不同,而呈现出富于变化和相对通俗化的特点。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