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世说

出处:按学科分类—文学 河北人民出版社《中国古典小说大辞典》第476页(1407字)

王晫(1635一?)撰。八卷。《四库全书总目》、《清朝文献通考·经籍考》、《清史稿·艺文志》子部小说家类着录。据书前作者自序,知书成于康熙二十二年(1683年),是年刊刻成书,为最早刊本,比较罕见。后有咸丰二年(1852年)伍崇曜刻《粤雅堂丛书》本较为通行。后来的《清代笔记丛刊》本、《笔记小说大观》本、《丛书集成初编》本,1957年古典文学出版社《中国文学参考资料小丛书》诸本,均据粤雅堂本。1957年本为排印本,又作了断句标点,且注明有疑之处,是目前较好的本子。

是书仿《世说新语》体例,分门叙事,其中自新、黜免、俭啬、谗险、纰漏、仇隙6门,作者认为有伤人之嫌,没有开列,其余30门则全袭《世说》旧目。各本前有冯景、丁澎、毛际可、严允肇序和作者自序,另有洪晖吉、林西仲等人评林和作者例言,粤雅堂本后均有伍崇曜跋语。

王晫虽身为布衣,政治见解却与王士祯、汪琬等达官贵人无异。故其小说同为歌功颂德,粉饰太平而作,自序谓:“今朝廷右文,名贤辈出。阀阅才华,远胜江左。其嘉言懿行,史不胜载。特未有如临川裒聚而表着之,天下后世,亦谁知此日风流,更有度越前人者乎?予不敏,志有此年。”书中多以清初以来文人轶事,歌颂承平世界。如卷七《宠礼·宋牧仲》条叙宋荦将御赐食物纳怀,欲奉祖母。为顺治得知后,竟每尽敕以归,反映清初统治者对君臣关系的重视。卷三《方正·孙豹人》条写清初孙豹人本以老辞归未准,后吏部有老臣授衔之命,又被拉去领爵,可见当时统治者笼络知识分子的政策。而书中以较大篇幅,记录顺治、康熙两朝文人为文为政的轶闻遗事。卷三《文学·毛大可》记毛大可中秋夜与数十人竟夕唱和,足可见太平盛世之象。卷二《政事·周釜山》记周茂源为政清廉,路不拾遗,同卷《政事·郭鸣》条载郭鸣任昆山县令后制伏吏员,独自执政的故事,则具体表现文人为仕后如何亲自加入描绘太平盛世的行列。

作者虽摈弃六类有伤人之嫌的门类,而对清初政局的动荡和社会的丑恶现实,亦有部分披露。如卷三《文学·高云客》和同卷《方正·陈伯玑》条写二人清初抗清混乱中的颠沛流离经过,卷二《政事·胡励斋》为免杀无辜,全力抗拒株连之法,均可见清初民族情绪给人民带来的灾难。而卷八《汰侈·翁逢春》则以翁逢春一日于西湖挥霍二千金的故事,批评豪族阶层的奢侈生活。

本书不仅在体例上追宗《世说新语》,且在语言风格上也蹈袭《世说》“言约旨远”中的特点。周敷文在评林中云此书“言简而味长,耐人寻绎”,《四库提要》谓“其中刻画摹擢,颇嫌太似”,说明本书的语言描述成就。晫初名棐,后改今名,字丹麓,号木庵。以好坐溪上听松,自号松溪子。钱塘(今浙江杭州)人。少以聪颖名重,康熙癸卯年(1663年)28岁患喉疾几死,医者谓读书过苦所致,其父令其弃举子业。病愈后闭门博览群书,又广交文人名士。康熙戊午年(1678年),诏征天下博学隐迹之士,京师文人多欲举晫,知其隐居志坚作罢。康熙乙丑年(1685年),填《千秋岁》词自寿50岁,名人竟相属和,传为千秋雅调。除本书外,又有《遂生集》、《霞举堂集》、《杂着十种》、《墙东草堂集》等(据《国朝耆献类徵初编》卷四百七十五)。

上一篇:剑侠 下一篇:中国古典小说大辞典目录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