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梦龙

出处:按学科分类—文学 河北人民出版社《中国古典小说大辞典》第573页(1508字)

以编纂“三言”(《喻世名言》、《警世通言》、《醒世恒言》)着名于世的晚明文豪冯梦,用他丰富的着述证明,他实在是一位识见渊博的学者、精于编纂的编辑、勤于写作的作家,说他是晚明文坛上的多面手当不会是溢美之词。不过,他最大的成就,也还在小说方面,他不仅编纂了“三言”,而且增订了《新列国志》、《新平妖传》,辑集了《情史》、《古今谭概》、《智囊》和《智囊补》、《燕居笔纪》、《三教偶拈》,删辑了《太平广记钞》,如果连笑话集也计算在内,那就还有《笑府》和《广笑府》。还有小说之外的《墨憨斋定本传奇》数十种,集《七乐斋稿》和《游闽吟草》,民歌集《山歌》和《挂枝儿》,散曲集《太霞新奏》。如果把着述领域放宽到文学以外,那末,笺释经义的《麟经指月》(又名《春秋指月》)、《春秋衡库》、《春秋定旨参新》、《四书指月》,记载史事的《甲申纪事》、《中兴实录》、《中兴伟略》、《中兴从信录》以及《纲鉴统一》和地方志书《寿宁待志》,还有尺牍知识书《折梅笺》,甚至游戏书《吊》,便都排到了读者的面前。

冯梦龙的着述虽然丰富,他的名字不但上不了《明史》,就是在他生活地区的方志中,在提到他时也仅寥寥数语,《苏州府志》说他“才情跌宕,诗文丽藻,尤明经学”,《寿宁县志》说他“政简刑清,遇民以恩”,都是不着边际地略有涉及,于是,对于研究冯梦龙的生平和着述思想便带来了困难。

他一生用过许多名字,包括字、号、别号、笔名,字犹龙,又字公、子犹、耳犹,别号龙子犹、墨憨斋主人、吴下词奴、姑苏词奴、前周柱史,还曾以顾曲散人、香月居主人、詹詹外史、芪苑野史、绿天馆主人、无碍居士、可一居士等为笔名和化名。他在《寿宁待志》中自称:“直棣苏州府吴县籍长洲人”,这说明他是曾经寄籍吴县的长洲人。他生于明万历二年(1574),卒于南明唐王隆武二年(1646),得年七十三岁。他的家世不详,仅知他同嘉定侯峒曾、长洲王仁孝有通家之谊,侯、王均为当地世宦之家,推想冯家当亦不会是下层人家。冯氏兄弟三人,兄名梦桂,字若木,又字丹芬,善画;弟名梦,字非熊,晚年名师之,字少璜,号杜陵居士,太学生。兄弟具有文名,时人号为“吴下三冯”。有子一,名焴,字赞明,亦有文名。

冯梦龙在青年时代即显示了惊人的才华,按照他所获得的成绩,他本应能够走通科举道路的,但是,冯梦龙却始终没有中举。这原因,很可能在于他的思想和行为有违于时尚,不为正统派所容。

冯梦龙曾多年过着教师生活。现知他先后教过家乡浦、庄、陶姓子弟,无锡吴、黄姓子弟,浙江乌程沈姓子弟等等。万历三十八年至四十八年的十年间,他曾应“田公子”等的聘请,先后两次到湖北麻城去讲授《春秋》,在那里受到了极大的欢迎。与此同时,他开始了辉煌的着述,以惊世骇俗的民歌俗曲和戏曲、小说,开拓了通俗文学的新天地。“三言”的出现,实际上也还是短篇的话本小说由口头到书面的过渡的最后完成,此后,再经过凌濛初等人的努力,那便是文人创作的事情了。冯氏的编纂“三言”把小说提到了同经史并驾的地位。

崇祯三年(1630),冯梦龙已是五十七岁的老人了,他才获得机会入国学为贡生,次年破例授丹徒训导,至崇祯七年六月,升任福建寿宁知县。至崇祯十一年离任,归隐苏州。在丹徒,他自编《四书指月》教授生员。在寿宁,他为那个贫穷落后的山区做了不少好事,不失为一员清官能吏。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