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声戏小说

出处:按学科分类—文学 河北人民出版社《中国古典小说大辞典》第589页(1350字)

清代拟话本小说集。十二回。习称《无声戏》。清李渔着,杜濬批评。原题“觉世稗官编次,睡乡祭酒批评”。清顺治间刻本。日本尊经阁文库藏。《清史列传·贰臣传》记载,张缙彦“官浙江时,编刊《无声戏》二集”。据《清代职官年表》,张任浙江布政使,在清顺治十一年至十五年二月。由此可推断《无声戏小说》当刻于清顺治十一年至十四年之间(1654-1657)。此书刻印精美,有图12幅,一回一图,人物形象夸张,钩勒有力,近似陈洪绶笔意。正文写刻,每半叶8行,行20字。卷首有伪斋主人《无声戏序》,序末钤有“伪斋主人”和“掌华阳兵”印章。有的研究者根据印章考索,推测“序者大约就是刊刻《无声戏》的张缙彦。他降清出于无奈,故署‘伪斋主人’以作揶揄之词;而‘掌华阳兵’指的是在华阳山抗清一事。”(见丁锡根《无声戏校点后记》)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的“中国小说史料丛书”中的《无声戏》,就是以尊经阁藏本校点整理的。

《无声戏小说》12回本,是迄今发现的《无声戏》诸本最早的刊本,很可能是《无声戏一集》的原本。此书回目精巧,显然是经过作者精心结撰、细心安排的。每两回之间,不仅回目文字对仗工整,且说明作品内容前后的联系和照应。历间,江西建昌府秀才麟如出外行医,妻罗氏、妾莫氏误信丈夫客死他乡,旋即改嫁,只有通房婢女碧莲守节,抚养莫氏幼子。后马麟如中第回乡,感激碧莲,与她做结发夫妻。

《无声戏小说》十二回,一回一篇,贯串着劝善诫恶的共同主题,作者一方面无情揭发与鞭挞封建社会的罪恶,一方面又为忠孝节义和因果报应说教,宣扬封建道德和封建迷信,因此,作品中常常是精华与糟粕杂糅。书中部分作品有着较积极的意义。不少篇以商业活动为题材,如杨百万、施达卿两个财主,以放债为业,商人单溪远至苏、杭贩卖,像秦世良、秦世芳,甚至飘洋过海,到国外经商,多侧面地反映出明中叶以后商业经济空前活跃的社会现实。其次,作者歌颂为民伸冤的清官,无情地揭发封建衙门贪赃枉法的黑暗内幕。像第2回《美男子避惑反生疑》,作者对封建衙门随意用刑、任情断狱的议论,真是鞭辟入里,入木三分。总的说来,《无声戏小说》的艺术成就要高于思想价值。它广泛地反映当时的社会生活,其故事也多系作者所见所闻,全部出于创作,无一演绎史事或笔记,实践自己提出的“不效美妇一颦,不拾名流一唾”(《与陈学山少宰书》)的创作主张,确有无意不新、无文不巧的特点,令人读后耳目一新。其次,善于把有声的戏曲的表现手法移植到无声的小说中来,使故事情节曲折离奇,波澜起伏,别具匠心。作者善于提炼小市民的日常生活口语,语言新鲜活泼,通俗生动,能做到雅俗共赏,正如李渔所说,他的书是做给“读书人、不读书人及妇人小儿同看”的(《闲情偶寄》)。他还善于驾驭语言,涉笔成趣,确如杜濬眉批所指出:“极平常、极村俗的话,一出其口,便有许多奇趣出来,真点铁手也。”

《无声戏小说》每回有杜濬(署名“睡乡祭酒”)的回评和眉批。杜濬是清初着名人,也是李渔的挚友。他的评语,简洁隽永,诙谐风趣,对理解李渔小说的思想和艺术特色颇多启迪。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