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女英雄传

出处:按学科分类—文学 河北人民出版社《中国古典小说大辞典》第832页(1151字)

清代人情世态小说。又名《儿女英雄评话》,初名《金玉缘》。又有《侠女奇缘》、《日下新书》、《正法眼藏五十三参》等异名。作者文康。原书五十三回,刊行于光绪四年(1878),删存四十一回(包括“缘起首回”)。有上海申报馆排印本、上海亚东图书馆排印本、通俗文艺出版社1955年7月印金受申节编本、广西人民出版社1980年12月印本(改名《侠女奇缘》)、西湖书社1981年1月印本、上海书店1981年2月印本、人民文学出版社1983年11月印松颐校注本、岳麓书社1985年5月印蔚庭整理本(改名《侠女十三妹》)、浙江文艺出版社1986年12月印本、吉林人民出版社1988年4月印胡质等整理本(改名《神弓侠女奇缘》)。作者认为“英雄”和“儿女”本来是一回事,只有真正的英雄才会有真正的情感;而有真情者,必为英雄。“英雄儿女,一身兼备”,才是作者心中向往的理想人物,也是作者塑造人物形象的根本原则。小说写康熙雍正年间主人公安骥,字媒。其父安学海乃一“醇儒”,垂老之年中了进士,因不善逢迎,被革职拿问。安骥在家闻讯,持金往救。途经能仁寺,险为凶僧杀害,多亏侠女十三妹搭救,始免于难。与安骥同时获救的,还有村女张金凤及其父母。后由十三妹作媒,安骥和张金凤结为夫妻。安学海冤屈得以伸雪。学海经过这场宦海风波,心灰意懒,辞官不做,却去寻那搭救儿子的十三妹。十三妹原名何玉凤,其父为大将军纪献唐中军副将,因拒绝纪代子求婚的要求,遭陷害,死于狱中。玉凤奉母远避,决心为父报仇。安学海按照“还弓取砚”的线索,颇费周折,才找到十三妹。何、安两家原为三代深交,学海是玉凤祖父得意门生,深知何家受害的原委,告玉凤,纪氏父子已被朝廷诛戮,大仇已报,劝她奉母灵柩回京,与父合葬。玉凤回京后,意欲出家。学海夫妇和远道而来的玉凤师父邓九公父女都盼她与安骥成婚,玉凤不从,后被张金凤一席话说服,才答应与安骥结为佳偶。安骥奋志读书,一试而中举人,再试而中探花,复纳丫头长姐儿为妾。后官至内阁学士、礼部侍郎等职,位极人臣,享尽功名利禄,富贵荣华。故事结局是“金玉姊妹各生一子,安老夫妻寿登期颐,子贵孙荣,至今书香不断。”小说情节曲折,波澜迭起,有浓厚的传奇色彩,故很吸引人,某些章节对人情习俗的描写细致生动,有浓厚的生活气息。使用的语言是北京口语,流利畅达,有很强的表现力。

但由于作者创作观念里有较强的教化意识,创作目的在“点缀太平盛事”,所以在情节的编织和人物描写上有很大的主观随意性。鲁迅先生云:作者“欲使英雄儿女之概,备于一身,遂致性格失常,言动绝异,矫揉之态,触目皆是矣。”评价中肯。但“五四”以来大都将其视作“反动小说”,未免夸大其词。

上一篇:犀钗记 下一篇:何玉凤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