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启超
出处:按学科分类—文学 河北人民出版社《中国古典小说大辞典》第869页(825字)
(公元1873-1929)中国近代资产阶级启蒙宣传家。字卓如,号任公,又号饮冰室主人等。广东新会人。光绪举人,康有为的门生,与康氏一起主张变法维新并组织活动,世称康梁。自公元1896年在上海主编《时务报》,次年发表《变法通议》,到1898年于日本横滨创办《清议报》,1902年又先后创办《新民丛报》与《新小说》杂志,此数年间,为梁氏作为近代资产阶级启蒙宣传家的黄金时代,是他一生中对群众和知识阶层最有影响、起到最好历史作用的时期。也正是在此一期间,梁氏在小说领域进行了卓有成效的活动,对中国近代小说史做出了重大贡献。戊戌变法期间,梁氏等人曾提出语言与文字合一,实际提出白话文问题,并认为,“日本之变法赖俚歌与小说之力”。戊戌以后,梁氏在日本带头提倡新小说,创办专门杂志《新小说》,自己既译又作,大开时代风气。其后,以吴趼人的《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1902年开始发表于《新小说》)、李伯元的《官场现形记》、《文明小史》、刘鹗的《老残游记》、曾朴的《孽海花》等为代表的小说作品,浩浩荡荡,形成一股强大的文学巨流,无论是内容,还是形式,都冲破了传统文艺的藩篱。梁氏及其在《新小说》创刊号发表的《论小说与群治之关系》一文,实际上是这股文学潮流的领导者和纲领文献。梁氏于此文中提出小说为革新社会服务的号召,文中云:“欲新一国之民,不可不先新一国之小说。……故今日欲改良群治,必自小说界革命始”。梁氏说明了小说所以能吸引人的原因即它的感染力的特点(熏、浸、刺、提),和它激励人影响人的巨大作用。梁氏还指出中国社会思想意识中各种落后的迷信的东西,无不与小说的影响有关。因之,要改造社会,变革思想,移风易俗,必须先改革小说,此即谓“小说界革命”。梁氏的这些议论既浅薄又片面,但它是反封建的、力主革新的,因而在当时产生了巨大的作用。梁启超在小说领域的活动,深刻影响了小说史的变迁,称他为开风气的小说理论家,并不为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