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石头记

出处:按学科分类—文学 河北人民出版社《中国古典小说大辞典》第881页(1616字)

晚清人情世态小说。吴沃着。全书四十回。清光绪三十一年八月二十一日(1905年9月19日)起在上海《南方报》连载,隔日或隔数日刊出一次,署“老少年撰”。光绪三十四年(1908年)十月由上海改良小说社初版印行,全书分订四卷八册,每册五回,每回附1图,封面标“社会小说”,题“绘图新石头记”,中缝志“说部丛书”。此本首尾均未署作者姓名,但从1907年3月出版的《月月小说》第6号吴趼人的《本刊撰述员附白》及同期所刊报癖的评介文字,可知《新石头记》作者为吴沃尧。1986年3月,河南中州古籍出版社出版王立言校注本,署〔清〕吴趼人着,卷首有校注者前言。1987年9月,广州花城出版社出版王杏根、卢正言校点本,署“我佛山人着”,卷首有校点者前言,每回附一插图,力图保存原作原貌。

《石头记》是《红楼梦》的原名。吴沃尧借用《石头记》书名,加一“新”字,志在“写写自家的怀抱”。书中借用贾宝玉、焙茗、薛蟠、甄宝玉串连情节,结构全书,不涉及大观园中其它人物。全书“幻设事迹,使宝玉与二十世纪相见”,借以写二十世纪初期中国社会及一部分知识分子的社会理想,“非言情之书,亦与《红楼梦》无关”(孙楷第《中国通俗小说书目》)。并非一般的《红楼梦》续书。

书叙贾宝玉出家之后,又不知过了几世,历了几劫,一天,忽然想起当日补天之愿,热念如焚,便随身带上那块通灵宝玉,重返人间。在一破庙里遇到焙茗,又在上海遇到薛蟠,阅读报纸,方知时已大清光绪二十七年,西历一千九百零一年。宝玉在上海阅读了各种新书、新报,见识了许多新鲜事物,又到炮弹厂、画图房、锅炉厂、水雷厂、洋枪厂、铸铁厂等许多地方参观,眼界大开。此后,思想日益先进,发表了不少进步言论。他一改不爱读书,不谈经济的旧习,每见新书,如获至宝,有时读书忘倦,通夜不眠。他讨厌洋行买办柏耀廉自以为荣的“外国脾气”,提倡爱国,反对崇拜洋人,反对女子缠足,认为工人自食其力,虽然外表很脏,但却可敬。又结识吴伯惠,一见如故,事事向他请教,又请他教英语,学得飞快。薛蟠进京,参加义和团,被封为大师兄,学符咒,烧铁路。宝玉进京,见到义和团十分反感。1902年,他由京返沪,和吴伯惠西走汉口,因议论维新与守旧,被官府访拿,陷身牢狱,险遭杀身之祸。被营救出狱后,宝玉越发感到当今世界是“野蛮之国”,“黑暗世界”。为酬补天之愿,他再度北上,登过泰山,信步东行,走入“文明境界”。境中一人,姓老,表字少年,向宝玉介绍:全境共二百万区,分东西南北中五大部,每部统辖四十万区,每区一百平方里。宝玉随老少年在文明境界中到处游览,看到境内科学高度发达,处处文明景象。境内政体,反对共和,废除立宪,采用文明专制。举国一切政治,偏重教育,教育之中又偏重德育,经营五十余年,夜不闭户,道不拾遗。贾宝玉在境内各区,见到许多新奇事物,都是平生闻所未闻,见所未见。后因久仰境内东方文明先生的大名,约了老少年同访。贾宝玉在东方家中留宿,夜梦万国和平会开会,五洲万国,公举东方文明为会长。清晨梦醒,与东方文明先生交谈,方知东方文明即当年《红楼梦》中的甄宝玉。贾宝玉如梦初醒,与老少年握手告别,将随身所带通灵宝玉持赠老少年。老少年乘坐飞车,偶一失手,通灵宝玉跌落山凹。下去寻找,见到一块嵯峨怪石,上刻一篇绝世奇文,约有十二、三万言。老少年抄写下来,改成演义体裁,取名《新石头记》。这部小说,生动地反映了二十世纪初叶一部分人的心理状态。他们在东西方文明猛烈撞击中,既仰慕西方文明,又极欲保存传统文化,在左右两难中尽力调和,于是有“文明境界”一类的幻想。在构思方面,打破了晚清小说界“社会小说”、“写情小说”、“政治小说”等强为分类的限制,“兼理想、科学、社会、政治而有之”(吴趼人《最近社会龌龊史自序》),别开生面。

上一篇:瞎骗奇闻 下一篇:新石头记(校注本)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