泡影录
出处:按学科分类—文学 河北人民出版社《中国古典小说大辞典》第908页(955字)
晚清小说。8回。后附“泡影录乙编目次”8回,当是另一本书,未见。署亚东破佛撰,儒冠和尚评,荫庵氏附论。亚东破佛即彭俞。光绪三十二年(1906)十月初版,宣统元年(1909)正月再版。总发行所均益图书公司,分售者新世界小说社。封面上书名旁标有“滑稽小说”字样。正文前有儒冠和尚的《弁言》,诸葛知白和古吴铁骨分别以七律体写的《题辞》。儒冠和尚的评语夹在正文当中,小字双排。内容主要是赞叹作书者笔法的妙绝和对时事人情的针砭。荫庵氏附论放在回末。取名《泡影录》的缘由,可从全书的结尾诗中看出:“五洲无限希奇事,都在波声泡影中。”本书写的是溧水县、溧阳县及南京城内的事情。主要人物是张邦杰、张廷彦兄弟和他们的养父李守朱,后者是一个副贡生,冬烘先生。全书即以张氏二兄弟的行踪及他们与养父之间的矛盾冲突为线索,串联起了一系列带有“滑稽”意味的故事,用以披露社会的腐朽、世事的荒唐和人心的险恶,邦杰和廷彦的父亲虽是贡生,但因贫困潦倒,与其妻相继病亡。亲戚中竟无一人愿抚养两个孤儿。父亲身前好友李守朱,带着迂腐的私心将两名孤儿抚养大,因其思想陈旧,头脑冬烘,总是与两位养子发生龃龉。廷彦不愿读八股,执意要进新学堂。而邦杰则在一天夜里背着守朱,说服妻子(即守朱的独生女云英),逃出家门去南京应征“江苏国民军”,由此暴露了部队的一些腐败实情。邦杰后因上书总办,提出治理建议,竟被革除。廷彦借奉父命到南京来寻回哥哥之机,本想考学堂,结果未遇机会,却碰到“偷瞎子夫人放谣言”、“伴情郎小姐唱艳曲”几桩咄咄怪事。与此同时,有两名征兵委员(其中一人是总办的小舅子)到溧阳征兵,竟联络地方讼棍和县官,变尽戏法,大大敲了一个高利贷者的竹杠。而邦杰、廷彦在从南京回家的路上,竟碰到上百名乞丐拦住路人,要求提供一个维新的法子。兄弟二人帮助那个被围的青年教士解了围,应其邀请过宿一夜,谈论一些基督教的事。后兄弟二人回到家里,因与守朱争论天堂有无问题,气得守朱焚尽家中所藏经史子集,乃至一命呜呼。最后故事在一和尚当着佛像指斥观音“纵容奸淫妇女”的谩骂声中结束。纵观全书,作者的写作宗旨在于揭露当时形形色色的人生世相和社会丑态。因刻意追求滑稽,故有时流于浅薄无聊。写法上与古典小说手法相仿佛,然失之粗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