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印奇冤郭公传
出处:按学科分类—文学 河北人民出版社《中国古典小说大辞典》第1009页(1300字)
民初人情世态小说。也是道人着。六卷五十二回。民国元年上海书局石印本。全题《新辑绣像带印奇冤郭公传》卷首《叙文》、《凡例》、《像赞》、《目录》之后,有书中人物图三十五幅,正文每回前有插图一叶两幅,图上题词就是回目上下句,因此书鼻题《绘图带印奇冤》。卷末有亦蝉子《后序》、《附禀各件》、玉幼峰《诗文小序》及寻梅山房主人《原序》(收录牢诗百首,文十二篇)。简称书名为《郭公奇冤传》、《奇冤传》。总目署也是道人手辑,第二卷前署也是道人辑着,与封面签题“新辑”以及书中“也是道人辑”(第四十六回)等有关提法相符。其它各卷卷首都署也是道人手着,疑有讹误。现据《像赞》和第一回、四十八回、五十一回、五十二回以及《诗文小序》、《原叙》等有关材料互相参证,初步考订也是道人就是本书主人公郭继泰。郭继泰,字又宗,号寻梅山房主人(寻梅主人),别名也是道人、痴真子、亦蝉子。山西太原府榆次县张庆村人。父张廷俊,道光庚子二十年(1840)科举人(参见凤鸣书院藏板,同治元年重修《榆次县志》卷五),隐居不仕。继泰生于咸丰二年(1852)七月,于光绪十五年(1889)己丑科会试,由丙子光绪二年(1876)举人大挑知县,签分安徽试用。先后充发审局副办,署补灵璧、青阳、东流、当涂,历任四县。秉性刚方,敢于昭雪冤狱,息讼爱民,兴利除弊,于光绪三十二年(1906)被知府挟嫌陷害,以“莅事多偏,粗鄙近利”八字年终考语密禀抚辕,参奏革职。继泰携子侄带官印京控,奉旨着皖抚亲讯,秉公研究其冤。安徽巡抚徇私违旨,历数任而仍不予亲提。继泰困辱囹圄,至辛亥革命后,安徽光复之际,才趁乱出狱,偕妻子王夫人弃却红尘,云游名山,以了余年。所谓“痴真子梦醒入玄门”,郭继泰“也是”道人也。这是一部具有传记性质的实录体小说。它以郭继泰到安徽做官宦绩、浮沉、含冤控诉、沉冤莫白、冤上加冤为纬,以清末官场腐败,特别是安徽省上自巡抚,下至胥吏差役种种劣迹为经,展现辛亥革命前后中国社会广阔背景下一个局部的重要侧面。它受《官场现形记》的影响,《凡例》说明“是编为安徽官场现形记代表,所叙事实皆有卷宗可稽,与各种平空结撰或移步换形诸小说不同”。书中所涉及的主要人物、事件,于史籍、方志中大多可以查证。其中某些不是作者所亲身经历的事件和细节,如徐锡麟刺杀恩铭、安徽巡抚冯煦的学识和私生活等,难免有“平空结撰”或凭借报刊传闻失实之处。全书有主人公贯穿始终,谋篇布局似《孽海花》,而主观感情色彩更强烈,或褒或贬,时有苟为揄扬污蔑之处。《凡例》指出“是编皆系实录,有一事而叙数回者,有数事而并一回者,其或长或短,悉依案之繁简为断”。剪裁大体得当,只是文笔质朴,缺乏丰富、生动的细节描写,难以满足较高的艺术审美情趣。宣扬因果报应的说教味太浓,则是作者立宪维新理想破灭,却又力求使作品有益于世道人心的一种消极的充满矛盾的表现。从初稿到定稿,历时数年,写成于民国元年(1912)春夏之间,当年即石印出版。一九八六年六月,天津市百花文艺出版社出版蔡国良整理的《带印奇冤郭公传》铅印本,增写《出版前言》与《整理后记》,删去《像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