锡伯牛录
书籍:新疆民族辞典
出处:按学科分类—历史、地理 新疆人民出版社《新疆民族辞典》第457页(448字)
牛录,锡伯、满语,意为“箭”或“大披箭”,系清代八旗组织的基层建制。初,女真人出兵校猎,不论人数多寡,均各随族长屯寨而行。围猎时各取一矢,每10人为一单位,设一牛录额真。后努尔哈赤将此制用于军事建制,明万历二十九年(1601)进行了规范,定300人为一牛录,设牛录额真一,副手即带子(后改骁骑校)一,章京4人。天聪八年(1634)改称牛录额真为牛录章京,顺治十七年(1660)定牛录章京的汉语名称为佐领。后因形势变化,牛录所辖人数有变化,均超过300人的定制。康熙三十一年(1692)科尔沁蒙古“进献”锡伯族后,清政府将其编入满洲八旗,设立锡伯牛录。康熙三十七年将锡伯牛录概行撤销,分散编入满洲牛录。乾隆三十一年(1766)四千余名锡伯军民迁驻伊犁察布查尔地区,设锡伯营,分设八个牛录,均为锡伯牛录。每一牛录均为一个作战单位。牛录设牛录章京(佐领)一,骁骑校一,领催四。1937或1938年撤销锡伯营制,牛录制也随之撤销。但牛录之称一直延续至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