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陵王(完颜亮)

出处:按学科分类—历史、地理 河北人民出版社《中国帝王后妃大辞典》第363页(958字)

【生卒】:1122—1161

【介绍】:

即金炀帝。字元功。本名迪古乃,幼名孛烈。金太祖长子宗干之次子。自幼喜读汉族史书文,熟习汉族封建文化典制。以与熙宗同为太祖孙而觊觎皇位,蓄谋废立。十八岁随从宗弼于军中任行军万户,迁骠骑将军。皇统四年(1144)加卫将军,为中京留守。后应召入朝,历任同判大宗正事、尚书左丞、平章政事、右丞相兼都元帅。为人残忍而多智计,外示谦恭,暗则揽持权柄,纠结党与。皇统九年十二月初九日发动宫廷政变,杀熙宗自立为帝,改元天德。旋即屠杀政变同党及反对派贵族秉德、唐括辩、宗本、宗懿、宗义、撒离喝等百余人,而以弟完颜兖(梧桐)领三省事,兼都元帅,进封太尉,总揽军政大权。同时大批任用汉人、契丹人、渤海人和奚人,组成多民族的最高统治集团。天德二年(1150)十二月,下诏废除行台尚书省,以求政令完全统一于朝廷。贞元元年(1153)迁都燕京(今北京),定名中都。仿宋制修宫城殿宇,定朝仪制度。于大房山(今北京市房山县西)营建皇陵。又定五京之制,以分区加强控制。承袭辽朝捺钵制度,营建“剌钵”行宫,岁时射猎习武。正隆元年(1156)颁行“正隆官制”,全面改革中央官制。撤销中书、门下二省和左右丞相、参知政事官职,独置尚书省及尚书令总掌军国大政,而直隶于皇帝,使权力更加集中。又废都元帅府及都副元帅,依仿宋制改设枢密院和枢密使、枢密副使,与尚书省分掌政治军事,而又受尚书省统一节制,从而奠定以后金朝历代的政治体制。同时改革科举制度,废南、北选制和经义科,以统一考试词赋罗致汉族文士,巩固金朝统治。创印交钞,铸造铜钱,建立独立的金融货币体系。立志统一江南,营建汴京(今河南开封),调兵造船,镇压贵族反对派和各族人民起义,积极准备迁都南侵宋朝。六年九月,亲率三十二总管数十万大军,水陆分道并进,全线攻宋。十月,太祖孙、东京留守、曹国公完颜雍拥兵占据辽阳,自立为帝。改元大定。十一月,南侵金军在采石(今安徽鞍山长江东岸)遭宋军重创。他东至瓜洲渡(今江苏扬州市长江北岸)被部将耶律元宜等射杀。终年三十九岁。大定二年(1162),被降封海陵郡王,后又降为海陵庶人。谥号炀帝。初葬于大房山鹿门谷诸王墓区(今北京房山县西三峰山之阴)。后改葬大房山皇陵西南四十里处。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