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想国》成书
出处:按学科分类—文体、科学、教育 江苏教育出版社《世界教育大事典》第68页(1410字)
柏拉图的青少年时期,雅典正值伯罗奔尼撒战争,伯里克利执政期间曾达到极盛的奴隶主民主政治开始走向衰落,暴露出局限性。奴隶主集团分化为多种政治势力,并且轮番为政,出现了荣誉政体、寡头政体、民主政体、僭主政体等多种形式的政治制度。但无论哪一种政体都无法解决当时雅典日益尖锐的社会矛盾和阶级矛盾,尤其是当所谓民主政体以蛊惑青年的罪名处死苏格拉底之后,柏拉图对雅典的各种政体都丧失了信心,开始了长达12年的游历生涯。柏拉图总结他的游历所得,认为真正能为社会和个人找到正义的惟一希望在于哲学,并试图据此设计出一种“理想”的国家制度,宣扬“重义轻利”的道德理想,以消解当时的社会矛盾,求得社会进步。柏拉图深受南意大利塔壬同政治体制的启发,主张由真正的哲学家掌握政权,或者是由掌握哲学的政治家掌权,全面推行社会、政治、法律、教育、宗教制度等领域的改革,最终建成“理想国”。《理想国》一书从公元前385年开始构思,到公元前375年成书。全书约30万字,原未分章节,中世纪初被后人分为10卷。全书讨论了三大问题,即正义问题、理想国家的构思与设计、哲学王与理念论哲学的形成。对个人而言,个人只是国家的一分子,个人意志应服从于国家意志。对国家而言,正义就是每一个公民按其天性,做他所适合的工作,国家给予他相应的社会地位。以每人的天性为根据,理想国的成员由执政者、军人和工农业生产者三个阶级组成,各自坚持严格的社会分工原则,享有高低不同的社会地位,这个国家就是正义的。除正义之外,执政者拥有智慧与知识,军人具备勇敢无畏,工农业生产者则以节制为主要品质。正义、智慧、勇敢、节制是建成理想国的伦理原则,共同私有制度和教育制度是实现理想国的制度保证。柏拉图主张废除私有财产和取消家庭,以实现妻、子、财产的公有制,保证各个等级在物质和人际关系方面的统一,进而达到国家上下一致,同甘共苦。柏拉图的这种公有制并不包括工农业生产者,他们的任务在于生产,以满足执政者和军人的物质需要。柏拉图认为执政者最要紧的大事就是抓好教育,人们受了良好的教育就能成为通达事理的人,明确各自的阶级地位,并服从于哲学王的统治。对教育的论述在《理想国》一书中占据重要地位。哲学王则是整个教育体系的重心和教育活动的目的,集哲学家和政治家为一身,肩负领导和建成理想国的重任。柏拉图主张不论男女,实施从儿童到成人的金字塔式的全过程的教育,层层选拔优秀人才治理国家。音乐、诗歌与体育是青少年教育的主要内容,成人后则接受以辩证法为主体和作为辩证法入门的其他预备性学科的进一步教育,如哲学、数学、平面几何学、立体几何学、天文学和音乐理论。35岁学成之后,还必须到实际工作中锻炼数年。50岁以后,那些在知识学习和实际工作等一切方面,都以优异成绩通过考试的人就成为哲学王,担当起治己、治人、治国和培育后代的职责。在《理想国》一书中,柏拉图为未满7岁的儿童制定了一个完整的学前教育体系,非常注重儿童游戏在教育中的作用。柏拉图吸收雅典教育中的学校制度和智育、美育特色,吸收斯巴达教育的国家教育制度原则和女子教育特色,并加以融合、发展,在《理想国》中形成了自己的教育学体系。《理想国》是一部关于政治体制、婚姻、优生、节育、宗教、道德、文艺、教育等方面的综合性着作,自问世以来,一直是西方知识界必读之书,对西方哲学、社会政治和教育思想的发展都有重要影响。